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不久前,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中國的淡水小龍蝦作出新一輪反傾銷復審終裁,裁定向中國各公司征收高達223.01%的反傾銷稅。江蘇尤其蘇北是我國淡水龍蝦的主要加工出口基地,美方的此次終裁對江蘇省小龍蝦產業造成非常嚴峻的影響。
江蘇是淡水龍蝦加工出口的重點省份,龍蝦一直是江蘇省出口創匯農業的拳頭產品之一,年加工龍蝦出口量6000噸左右,占全國龍蝦出口量的90%以上,主要出口歐盟、美國。近幾年江蘇龍蝦加工企業累計投入數億元資金,其中向歐盟申請注冊的14家工廠先后投入上億元資金,用于設備改造和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223.01%的反傾銷稅是個什么概念?它意味著1元錢的東西到了美國要加2元到3元的關稅!美國商務部此舉,基本上封殺了近期小龍蝦對美出口的可能性,江蘇省相關生產、加工企業首當其沖。淮安市是江蘇省小龍蝦的主要出口地,每年出口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自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相關產業嚴重受挫。據該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公室主任徐世文介紹,今年上半年淮安市僅出口小龍蝦23批、505噸,金額177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出口89批、1698噸,金額640萬美元,無論是出口數量還是創匯額都成倍下降,可謂一落千丈。
除直接經濟損失外,此次美國的反傾銷對江蘇省業已形成的龍蝦產業鏈也形成巨大的沖擊。飼養、加工、儲藏、運輸、包裝,牽一發而動全身,它對我省水產養殖、加工企業和蝦農的負面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出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美國的反傾銷對于我國過度發展的龍蝦產業來說也不完全是壞事。由于龍蝦出口利潤豐厚,這幾年我國各地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一窩蜂而上、惡性競爭”的態勢。蝦農拼命擴大養殖規模,水資源環境破壞嚴重,低價銷售,造成惡性循環。加之我國各地的龍蝦出口企業基本處于散亂狀態,各打各的小九九,不能依據國際市場和進口國的市場行情變化整體作戰,及時調整出口價格和數量,一味陷入低價怪圈,在出口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難免被對方抓住“傾銷”把柄。
“小龍蝦出口重振雄風,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日前召開的全國出口淡水小龍蝦檢驗檢疫工作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發出共同的呼聲。他們呼吁,各地出口企業要從此次反傾銷中吸取教訓,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良好的出口秩序,形成利益共同體。同時應實行出口市場多元化,積極拓展除美國、歐盟外其他市場,避免因出口數量大增而授人以柄。建立完善的官方衛生監控體系,這是實現小龍蝦出口源頭管理的重要舉措。企業要完善自身的質量保證體系,強化自控和自檢能力,提高誠信自律意識,學會運用多種非價格競爭手段,在國際市場真正以質取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