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水海產品及其制品出口增幅陡然下降,出現了自1999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前5個月又出現了負增長。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盟和韓國等主要出口市場針對中國水產品的限制進口措施不斷,技術標準日趨嚴格,加之食品安全風波時有發生,我國水海產品出口難上加難。
出口繼續回落據統計,1至5月,我國水海產品及其制品出口數量為109.29萬噸,金額為36.4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了7%和0.3%。其中,5月份出口26.04萬噸,金額8.7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所占的份額分別是日本占25.7%,美國16.2%,韓國14.8%,德國5.6%,中國香港3.8%,俄羅斯3.5%,其他市場為30.4%。
與其他產品出口的遭遇一樣,去年貿易環境整體復雜,影響出口的不利因素明顯增多,水產品出口則更是受到“食品安全風波”的負面影響。“去年6月以來,美國對我鯪魚、鰻魚和蝦等漁產品進口采取自動扣留措施,歐盟、日本、韓國等其他出口市場也采取了跟進措施,增加對我國水產品抽檢頻率,我水產品出口普遍受到不利影響。另外,今年初被西方媒體大肆炒作的中國輸日‘毒餃子’事件雖已沉冤得雪,但是其對中國出口食品的整體形象在相關出口市場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這些不利影響的延續是導致我水海產品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一位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民幣升值加速,勞動力成本上漲太快,減弱了我國水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大型水產品企業尚能扛得住,但出口數量也出現下降,而一些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表現得比較弱,甚至只能退出市場。從出口市場看,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以及全球通脹等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出口市場的國民購買力大大降低。我國水海產品出口回落在意料之中,并非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使然。
歐盟韓國門檻再度抬高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針對水產品的綠色壁壘層出不窮,不斷加大設限力度,有關農藥、獸藥等殘留限量指標也越來越苛刻。日前,歐盟和韓國再增新的檢測項目、提高限量標準。
據了解,不久前歐盟發布公告,宣布從2008年7月1日起,要求我輸歐水產品在隨附氯霉素和硝基呋喃及其代謝物檢測聲明的基礎上,增加對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及其代謝物的檢測聲明,否則將被歐盟退運?紤]到運輸時間,新決議規定了6周過渡期,即6周后抵達各成員國邊境的我國出口水產品,必須帶有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未經檢出的證明。此前,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修訂了“食品標準及規格”,調整了進口水產品中鉛、鎘、孔雀石綠、結晶紫等檢測項目的限量標準。據介紹,鉛含量從之前的海產魚和貝類的2.0毫克/公斤調整到魚類0.5毫克/公斤、貝類2.0毫克/公斤,自2008年7月1日起實施;鎘含量從之前的貝類2.0毫克/公斤調整至軟體類及貝類2.0毫克/公斤,自2008年7月1日起實施;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從之前的5微克/公斤調整到2微克/公斤,2008年4月1日起實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出口市場限量標準的提高和檢測項目的增加,將直接增加企業的檢測費用,提升企業的出口成本,還可能造成企業交貨延遲,加大企業的出口風險。
“歐盟和韓國再增新的檢測項目、提高限量標準,對我國水海產品出口的影響不會太大!敝袊a流通與加工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說,經過最近幾年的“風風雨雨”,企業遭遇波折時的承受力和應對能力都明顯提高。如面對日本肯定列表的繁多限量指標,企業都努力一一應對。
專家指出,水產出口企業對不斷抬高的“門檻”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做好相關的應對工作,從生產源頭把關,加快傳統水海產品養殖方式的革新,推廣以公司+基地方式為主的高效、生態、健康、安全的水產養殖模式;繼續引導支持水海產品出口企業建立完善出口質量追溯體系,按規定做好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加強飼料安全管理和藥物使用監控,建立自檢自控體系,確保出口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盡量減少各種檢測標準提高所帶來的損失。業內人士指出,出口企業合理選擇供應商對切實保證產品質量也至關重要。
編后語:雖然我國水產品出口受阻存在貿易壁壘因素,但難以回避的是我國的水產品質量仍然存在一定問題,藥殘就一直困擾著我國水產品的出口。過去,人們提及水產品質量,往往想到的只是鮮活與否,如今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必須貫穿于養殖、加工、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從養殖水域的環境到種苗的選擇,從所用飼料及添加劑的質量到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藥物的選擇與使用,從加工過程中的原料處理、加工技術到儲運和流通過程中的環境衛生條件,總之,“從池塘到餐桌”全程每一步都必須嚴格執行標準化管理,這直接關系到水產品的最終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水產品的消費安全和出口貿易。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行情數據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