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6年4月21日第二屆中國金魚展在中山公園愉園開幕。組織者精心布置的金魚展示缸及金魚文化展品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觀。
北京中山公園原是古老紫禁城中的社稷壇、著名的皇家園林,是全國第一家陳列中國宮廷金魚的公園,曾經盛極一時。2005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金魚展,在得到了同行業的認可和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的基礎上,本次展覽以“弘揚中國金魚文化、促進金魚發展、加強技術交流”為宗旨,在保持和弘揚中國傳統金魚文化、展示中國金魚品種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中山公園中國金魚的知名度。
2008年奧運會已進入到計時,吉祥物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其中,福娃貝貝即為魚的形象,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 “魚” 和 “水” 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征。而中國是金魚的故鄉,金魚又是世界上最早的觀賞魚類,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金魚的培育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性。縱觀古今,金魚曾倍受皇室恩寵、文人墨客的贊許和百姓的喜愛,都以家中擺放金魚來寓意“金玉滿堂”、“年年有余”。早在1502年前,金魚就傳到日本,后又傳到歐洲、美國等地。據學者考察:明代鄭和下西洋時,中國金魚曾被帶到南洋諸群島。1954年,金魚曾經被作為祝賀印度總理尼赫魯65歲壽辰的禮物送往印度。到今天,金魚這一中國人民創造的活的藝術品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越來越得到世界的公認和贊嘆。
金魚不但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并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方面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悠久歷史,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金魚,理應是福娃貝貝活的載體,這樣也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傳統金魚文化。享有“金魚圣地”之譽的中山公園,以其不同尋常的地位,一直以來就以其名貴金魚而享譽世界。它不僅成為展示中國金魚無窮魅力的窗口,而且成為發展金魚外交,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國內外金魚品種保護、研究與發展和飼養技術交流,樹立品牌形象,促進金魚行業整體發展,以及宮廷金魚文化,飼養知識的平臺。
為了更直觀的表現金魚文化,展會還邀請了朱明德先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張正農先生(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國畫家)、張福和先生(北京國畫家)等文化屆人士參加。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