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對于淡水魚養殖戶來說,最怕的就是突發魚病時由于缺少科技人員而導致救治不及時。在天津市校合作項目支持下,由天津農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完成的“淡水養殖網絡化專家系統”解決了這一難題。日前,這項成果通過了有關部門組織的認定。
據課題負責人介紹,當魚病突發時,由于缺乏相應的信息及缺少科技人員等原因,往往救治不及時,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探索一種普及面大、實效性強、推廣迅速、知識量豐富,進而提高農戶技術水平,發展高效、優質水產養殖業的新途徑迫在眉睫。
針對當前水產養殖實際,項目課題組經過3年的努力,開發出了魚病診斷專家系統、河蟹養殖專家系統、淡水蝦養殖專家系統、遠程專家在線咨詢系統、特種水產品疾病診斷專家系統、甲魚病診斷專家系統、青蝦和南美白對蝦全過程養殖專家系統、基于呼叫中心的漁業信息咨詢系統、水產養殖視頻推送系統、池塘水質評價與預警決策支持系統等。
項目實現了網上診斷決策系統、遠程會診、呼叫中心和移動式診斷決策系統、水產養殖視頻推送系統5種模式的水產養殖、魚病診斷、防治體系,建立了一種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咨詢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淡水養殖業存在的專家隊伍缺乏問題,普及養殖科技知識,提升淡水養殖的整體水平。同時,通過呼叫中心、在線視頻、移動通信等方式,彌補傳統網上專家系統受計算機和網絡條件限制的弊端,大大提高了網絡化專家系統的實用性。
項目在天津市10個區縣推廣應用,3年累計輻射推廣面積達60.604萬畝,實現平均每畝增效110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