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3訊 宣州區調整優化漁業結構,大力發展名特水產品生產,連續7年受到省政府漁業致富工程表彰,今年預計全區可產河蟹6000噸,大規格幼蟹2.3億只,美蛙2000余噸,青蝦2000噸,全年漁業總產值可望突破5億元。
宣州區漁業生產條件優越,總水面積54萬畝。該區決定將水產業作為全區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四大主導產業之首,并從2000年開始,就一直把名特水產養殖基地建設作為漁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點工程,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千家萬戶從事名特水產養殖,先后建成了朱橋萬畝生態養蟹示范基地、水陽萬畝幼蟹培育示范基地、南漪湖萬畝低壩高攔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洪林千畝美蛙養殖示范基地及城郊千畝精養示范基地。該區采取親本異地選育、沿海育苗的方式培育名特水產幼苗,先后與江蘇啟東、上海長興島、浙江寧波等地多家育苗廠開展合作,全區幼蟹培育面積擴大到2.26萬畝。所產大規格幼蟹,不僅滿足了當地所需,而且大部分遠銷省內產蟹區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等地,年產值近億元。
該區還通過邀請省漁業局、上海水產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等方面的專家開展技術培訓,加強水產科技帶頭人隊伍建設,建設技術示范基地,進一步提高名特水產養殖效益。目前全區已建立六大水產技術基地。朱橋鄉被認定為省級萬畝無公害蝦蟹生產基地,水陽鎮“水陽江”牌幼蟹被確認為國家星火計劃名優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