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1訊 今天,農業部發布的《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開始實施。該規定對養殖水產、養殖生產、漁用飼料以及水產養殖用藥等均作了明確規定。該規定的出臺將給我市水產養殖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綠色壁壘”碰傷蝦兵蟹將
今年6月25日,日本以查出“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為由,宣布對烤鰻實行“命令檢查”。
7月3日開始,日方對中國產烤鰻的恩諾沙星含量再次進行“命令檢查”,并單方面對已經檢驗通關在日本商店銷售的烤鰻進行再次檢測,只要有一單檢測出藥殘,該產品就必須停止銷售,等候處理。
7月22日,日方又開始對本國加工廠的原料鰻產地進行普查。受其影響,包括我市在內的國內20多家企業的烤鰻生產線已因出口受阻而停產。
有關資料顯示:由于我市水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歐盟,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都對進口水產品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環境標準,因此對我市水產品出口貿易形成很大威脅。自歐盟從2001年12月禁止進口凍蝦仁后,我市損失嚴重,尤其是去年上半年,全市出口凍蝦仁僅為706噸,貨值239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9%和81%。
有關專家在分析原因時指出,“綠色壁壘”以其隱蔽性和靈活性,越來越成為發達國家保護國內生產、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主要手段。
“藥罐子”養不成生猛海鮮
“綠色壁壘”也暴露了我市的一些水產品在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市長期以來一直以擴大養殖規模、提高單位水體積內的養殖個體密度來達到高產,憑借量的增加達到增收的目的。在政策的激勵下,我市前幾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水產養殖熱潮。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市發展最快的海水養殖面積已達到65.8萬畝,比1998年增加了32.5萬畝,養殖規模居全省首位。因這種養殖方式片面追求高產,只重短期效益、輕長遠發展,導致了有些水產品藥物殘留較高、抗病力降低、病害暴發頻繁等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
日前,市水產研究所所長吳雄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算了一筆賬:“數量型”的養殖模式采取“有病藥治,無病藥防”的傳統養殖方法,因此平均每畝養殖池塘的年用藥費用約為250元,與其苗種的價格基本相當。但如果采取“質量型”的養殖模式,則每畝養殖池塘的年用藥費用不會超過50元,而且養殖出來的又是綠色環保的產品。
為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健康,養殖業應開始從追求產量的數量型向提高產品品質的質量型的戰略轉移。
“綠色鑰匙”破“綠色壁壘”
水產品屢屢遭受“綠色壁壘”,已引起了我市有關各方的深刻反省,并從去年年初起著力探索綠色水產品的發展之路,積極實施全市綠色水產品認證工作。
據統計,2002年,寧海大佳何對蝦青蟹養殖基地、余姚市黃家埠中華鱉河蟹養殖基地等5家企業被授予寧波市綠色水產品基地稱號,金宏牌脫脂大黃魚、紫云堂牌紫菜等6個產品被認定為寧波市綠色水產品。寧波南聯食品有限公司的龍邦牌熟凍淡水蝦仁等7個水產品通過省級綠色認證。今年6月,余姚明鳳漁業有限公司又率先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資質認證,成為全省水產行業內第一家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的獲得者。此外,我市還有3家水產企業的6個產品通過國家級綠色產品質量認證,占目前寧波市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綠色食品(農產品)比例的30%。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全市綠色水產品目前在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仍然不大。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一些生產經營者仍棄“質量型”方式而不用呢?
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必謙認為,“質量型”養殖不但科技含量高,且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同時又對生產者的科技和管理素質、經營理念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推廣難度較大。《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的實施,將全面促進“質量型”養殖方式的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