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水產行業協會執筆的本市觀賞魚產業調查報告出爐。記者昨天從市水產辦了解到,本市57家花鳥魚蟲市場中近六成經營狀態不佳,而本市觀賞魚普遍顏色不鮮艷,體形小,體質差,缺乏高檔魚是最嚴重的問題。
觀賞魚多泛暗色
秦先生是玩鳥養魚的老法師,養了20多年魚了,他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花鳥市場兜上一圈。在記者昨天的實地采訪中,他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大多是金魚和小熱帶魚,可是體積都不大。他指著一家水族館內的發財魚說,這些魚成色都不夠鮮艷,有的看上去顏色深些,也很可能是打了色素。除了在私人家里看過上十萬的名貴觀賞魚,他在上海市場上看到最貴的不過五六萬元。就算拿回家,也不知道怎么養,沒幾天就會死掉。
調查報告指出,本市養殖觀賞魚顏色不純,如金魚多泛暗色。水產辦曹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本市有交大農學院、上海水產大學等4家科研機構,如上海水產大學已經特設了觀賞魚專業,政府引導下的技術支持有望更多服務本市500戶觀賞魚養殖戶。
水族協會在申請
宓先生是協會推薦的本市觀賞魚龍頭企業負責人,經營了20多年觀賞魚業務,已占本市出口量的近80%,但是他一直未涉足本地市場。“本地市場太不成熟了,高檔魚有價無市。”宓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成色品質好的魚一般都銷往國外,特別是金魚,本地市場賣的往往都是出口剩下的較差品質的觀賞魚。
我國最為成熟的觀賞魚市場在廣東和北京。以廣東為例,一條錦鯉以36萬的高價賣出,即使顏色、體色一般的高檔魚也可賣到10萬-20萬元。這其中,廣州水族協會發揮了很大作用,將養殖、銷售戶等資源整合,促銷、展覽等活動頻頻。而本市至今還沒有一個水族協會作為中介來整合培育市場。據悉,目前設在水產行業協會下的水族協會申請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產業還缺些什么
按照部署,發展觀賞漁業已經作為今年工作重點,中外環間建立幾個觀賞魚批發市場的考察工作也正在推進當中。
目前,本市觀賞魚消費市場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提高。即使有了市場平臺,有了中介組織,觀賞魚產業還缺什么?售后服務是今后需要發展的方向。魚沒養兩天就死了,不會養魚的人大有人在。
宓先生建議,現在觀賞魚休閑觀光已經與旅游緊密聯系,要加強服務,不妨用俱樂部制將養魚愛好者聚集在一起,以高檔魚為主,凝結人氣,專門組織一支上門跟蹤服務隊伍,半年后技術過關,俱樂部成員也會養魚了。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