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地處沿海的欽南區緊緊利用一片海,濃墨重彩地抒寫濱海特色縣域經濟這篇大文章。一是打“特色牌”。大蠔、對蝦、青蟹、石斑魚和海鴨蛋是該區沿海早就馳名的地方特產。于是,打“特色牌”,把擴大這些地方特產的養殖規模、實現基地化生產成為全區海洋農業的主攻方向。二是打“科技牌”。該區發展海洋農業自始至終以科技為先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岸上建塘養對蝦,紅樹林和水草牧養海蛋鴨,灘涂插養大蠔,深水港汊吊養大蠔和網箱養殖名貴魚類,形成多樣化、立體化的海水養殖格局。三是打“投入牌”。該區采取向上爭取項目、向外招商引資、向內聚集民資的方式,加大對海洋農業的投入。2003年以來,累計投入5億多元,用于海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標準海堤、網箱、高位池蝦塘、養殖筏等。四是打"生態牌"。該區大力推廣無公害對蝦養殖方式和大蠔、海蛋鴨的純天然養殖方式,使該區所生產的海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
目前欽南區海水養殖面積已突破28萬畝,年產值17.71億元,形成了大蠔、對蝦、海蛋鴨、網箱養殖名貴魚類等海水養殖基地。海洋農業就業勞動力2.5萬人,去年人均純收入比全區平均水平高出300多元。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