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菜場里的魚漲價漲得兇,而菜館里的魚價格紋絲不動。客人動動悠悠之口不覺得什么,菜館老板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今年,市場上不少魚的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比如三四斤重的草魚,現在的價格是每500克6元,而去年只需3.2元左右,漲了近一倍;每500克鯽魚現在是6元左右,也比去年同期漲了1元多。而且,千島湖魚等的進貨問題本來就讓不少餐館經營者頭痛不已。如此一來,眼下很多餐館在采購魚時就像買期貨一樣事先訂購。經營者認為,這是化解原料成本上漲風險的最佳途徑。
最典型的例子出現在一些以魚為主打菜的餐館里。嚴州府總經理王擁軍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就是這么做的,與供應商談妥,簽訂長期合同,以同樣的價格從對方進一種魚,從表面上看,這個價格比市場零售價低得有限,也不太劃算,但是以后無論魚價如何漲跌,供應商都會按照合同上的價格送魚上門。他覺得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來可以保持與供應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二來不管魚價怎么漲,自己的經營成本能始終保持不變,這對維持現有的毛利率有幫助。
城西某餐館的采購人員表示,在當前魚價上漲的情況下,雖然也傾向于“期貨魚”的采購方式,但還是想等魚價稍稍回落后再下單,“這和買股票的道理是一樣的,總不可能老是上升,肯定會回落一下后再上升,所以還是想再等等,稍有回落就和供應商簽協議。”
對于餐館熱衷采購“期貨魚”,不少魚老板也持贊同態度,認為這是雙贏的選擇。來自福建的一位水產批發商說:“只要餐館報出的價格合理,我一般都愿意和他們簽協議,因為這種方式在淡季時對我有利,不至于造成鮮魚積壓,在銷售渠道上也會更暢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