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香港大學日前公布的研究指淡水魚中發現海鷗型病菌影響,受此消息影響,香港漁業界一周來生意大跌7成。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不久前公布一項研究結果,指在港人常食用的鯇魚、鯪魚等淡水魚中,發現一種名為“香港海鷗型菌”,會導致嚴重腸胃炎。該消息對業界造成沉重影響,代表漁業批發商的港九漁業職工會的曾錫明形容淡水魚生意“慘不忍睹”。他說,在元朗批發區,過去平時每日批發量有8萬斤,消息公布之后,銷情即時受打擊,第一日大降5成,第二日更下跌7成。以美林村一個街市魚檔為例,本來每日賣出100多斤魚,現在只能賣出二、三十斤,難以維持生計。魚業批發商歐陽先生更指,已停工兩日,損失慘重。
身兼漁農界立法會議員的香港水產養殖業總會會長黃容根說,事件打擊了漁民生計,因為調查公布后已令市民失去食用淡水魚的信心。黃容根說,為解決目前業界困境,已要求政府邀請港大研究人員與業界會面,討論可行辦法,以挽回市民的信心。對于業界的要求,漁農自然護理處署理高級漁業主任周永權表示,會嘗試與各方面聯絡,促使各方會面討論。他并且強調,只要煮熟食用淡水魚,便不會有問題,呼吁市民不用擔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