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02/06訊 2003年12月間,韓國最先出現了禽流感疫情。隨即禽流感疫情席卷亞洲,截至目前,包括巴基斯坦、泰國、柬埔寨、越南、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中國等國在內,亞洲已經有10個國家出現了禽流感疫情。由于禽流感的蔓延,越來越多的國家不能出口禽類產品,使得全球高達幾十億美元的雞肉市場與貿易受到沖擊。而正當雞肉市場慘淡經營時,亞洲水產品加工商們卻預測,隨著美國瘋牛病例的發現和韓國禽流感的爆發,消費者對水產品的消費將會大大增加。
韓國禽流感的肆虐,使韓國經濟受到巨大損失。各大餐館、快餐連鎖店以及其他經營雞肉產品的零售商都受到了重創。目前,雞鴨的價格大幅下降,銷售量減少了約50%。盡管韓國國內流行的禽流感和越南的不同,但韓國人仍然拒絕食用雞肉,這引發了禽類產品銷售的大幅下降,使得飼養雞鴨的農場幾近倒閉,目前雞鴨已進入產蛋期,大批雞蛋積壓。以經營雞鴨、牛肉為主的餐館幾乎無人問津。韓國最大的快餐連鎖Popeye盡管以其雞肉食品聞名,也不得不明哲保身,推出了新的海鮮食品系列,包括蝦肉三明治和蝦肉沙拉。一位在Popeye工作的雇員說:“盡管我們向顧客保證我們的雞肉絕對安全,沒有禽流感病毒,顧客們仍然望而卻步,銷量下跌20%左右,所以我們只好推出了海鮮系列。”
在雞肉滯銷的同時,豬肉和水產品價格卻大幅上漲。韓國漢城投資信托管理公司負責人介紹,消費者此時很可能將不會再選擇食用雞肉和牛肉,對于水產品加工商們來說,這是個大好機會。據悉,近期運送海產品的Kyokuyo公司的銷售額在一周里上升了11%,主要出售海產品的Maruha公司的銷售額也上升了4.4%,而韓國最大的魚罐頭制造商和海產品加工商Dongwon行業公司的銷售額增加了18%,深海漁業公司Sa jo行業公司的銷售額上升了74%,Oyang漁業公司的銷售額也增加了94%。
自從美國發現首例瘋牛病病例和亞洲爆發禽流感以來,日本的肉類進口遭到了嚴重破壞。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日本人吃的雞肉約三成自國外進口,上個會計年度(截至去年3月底)共進口49.5萬公噸雞肉。日本禁止進口中國、泰國、老撾、巴基斯坦等12個國家的禽類食品,并且將于2月派代表團到巴西采購雞肉、豬肉和牛肉。巴西雞肉出口協會(Abef)預測今年巴西雞肉和冷凍雞出口將增加10%。
禽流感疫情也使得日本水產業借機轉熱。由于對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1月28日,東京證券交易所漁業股票攀升。日本最大的水產公司瑪魯哈是當日的龍頭股票,股指從19日元上漲到171日元。在漁業股帶動下,Nichiro公司的股價從9日元上漲到156日元,極洋公司股價由13日元上漲到194日元。
在印尼96%左右的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牛肉和雞肉是他們日常主要消費的肉類食品。沒有逃脫禽流感厄運的印尼,在短短一周內,全國20多個縣市發現了大面積禽流感,累計有1500萬只雞病死,家禽業、市場消費和出口都受到沉重打擊。原來是印尼禽類主要出口產品的雞肉,已經遭到許多國家的進口“封殺”。在國內市場上,雞肉的消費量也日漸減少。例如在棉蘭,市民喜愛的炸雞食品消費量下降了50%-70%。
面對嚴峻形勢,印尼一些聰明的商家已經開始“市場消費轉型”,大力促進水產品消費。印尼冷凍企業協會領導人近日表示,在談“牛”、“雞”色變的情況下,商界必須另辟蹊徑,其中最好的替代品就是魚蝦。最近,城市居民紛紛把日常肉類消費的目光轉到魚蝦等水產品上,在各大城市的超市和貿易市場里魚蝦等水產品的生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養殖蝦的價格已經從去年底的每公斤15000盾,漲到目前的每公斤20000盾以上。
在越南由于受禽流感疫情的影響,越南境內大量捕殺家禽鳥,并禁止銷售禽鳥肉蛋產品,因此豬牛肉、水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豬肉價格上漲到每公斤5萬盾(約合3.2美元);牛肉價格漲到了每公斤13.5萬盾-14萬盾(近9美元);草蝦10美元/公斤。目前仍無降價跡象,較之爆發禽流感前價格普遍上漲3萬-5萬盾。
越南胡志明市的肯德基連鎖店將自己的招牌菜美味炸雞改為“魚肉漢堡”、“魚肉上校”等“全套魚餐”。
現為禽流感重點地區的泰國是名列全球第四大食用鳥禽輸出國,日本和歐盟都進口泰國雞肉,兩地不久前才因禽流感而對泰國雞肉下了禁令。泰國是日本雞肉的最大賣家,在上個會計年度(截至去年三月底)期間銷往日本的雞肉數量為16.7萬公噸,市場占有率為10%。大量采用泰國雞肉的日本麥當勞、吉野家、Skylark等連鎖餐飲店也不得不另覓雞肉來源,泰國雞肉生意格外慘淡。
在我國一些農貿市場的部分雞肉產品和水產品價位也出現了小波動,而豬、牛、羊肉價格暫未受到影響。冰鮮類水產制品如今最受消費者歡迎,因而價格普遍提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