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花螺學名叫方斑東風螺,別名小風螺、海豬螺、東風螺。它螺紋深刻,殼長卵形,殼表光滑,殼質稍薄,殼面被有淡褐色殼皮,殼皮下間雜白色,具點狀或長方形紫褐色或紅褐色斑塊。一般殼高70毫米左右,殼寬約40毫米。平時喜棲息于水質清澈、多巖石的或沙質港灣海區,有些棲息于數米或數十米深的海底,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大亞灣及粵西沿海海區。
花螺屬廣溫性底棲類腹足動物,餌料以動物肉體或藻類、碎屑類為主。為舐食性攝食,是一種優質經濟海產貝類,其肉質細嫩鮮美、嫩脆爽口,營養豐富.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近年來由于捕撈增多,自然資源逐步減少,產量有限,市場貨少價高。廣州市場上花螺價格已從2002年每千克96—110元升到近期的116—120元,廣大賓館、酒樓幾乎供不應求,尤以港、澳、臺喜食。并可大量銷往日本、韓國。目前,國內養殖尚未大規模開展,在粵西地區已有少數幾家科研單位及苗種場開展人工繁殖及養殖。現將花螺養殖技術及投資效益介紹如下。
花螺生活習性
花螺適宜于沙質或沙泥質、石頭縫等處生長。其生存溫度為3℃—38℃,最適生長溫度25℃-33℃,海水比重為1.015—1.023。并且鹽度以穩定為好,溶解氧要求大于3毫克/升,pH值范圍為7—9之間,以7.5—8.5為最佳。食性以動物性為主,屬腐食性或肉食性,以攝食新鮮魚肉為佳。平時潛伏于沙泥表層,當嗅到食物味道,即從沙底爬出以水管內的舌齒刮取食物,食量較大,生長快。
花螺飼養技術 花螺可采取池塘養殖或灘涂圍網養殖。 l、池塘養殖
根據花螺生活習性,將池塘做成斜坡型,池底為沙質,如泥質底應鋪沙5—10厘米;海水水質需清澈,渾濁水應通過澄清過濾后進池養殖。放養密度為:粗養為80-100粒/平方米,精養池為160—200粒/平方米,規格以0.5-1厘米的幼螺為宜。放養后應保持水質相對穩定,主要為水的透明度及鹽度變化不能很大。飼料每天早、晚投喂新鮮魚肉或魚漿,也可投專用貝類配合飼料,飼料投喂量一般為花螺體重的3%-5%。如果水質肥、水色深則少投,如果水清瘦則多投,靈活掌握投飼量,避免造成灘涂污染。花螺活動快、范圍大、投飼盡量要均勻遍灑,防止花螺集群攝食而缺氧。養殖場水深一般應在60—100厘米左右,有條件的也可以同蝦、魚、其它貝類一起混養。如果精養應有增氧系統或微流水養殖,保持水質清新。選擇水泥結構的育苗池塘,通過底部鋪沙3—5厘米,同樣可以用于花螺飼養。花螺經過常溫下人工投飼養殖。培育3個月即可捕大留小,逐步安排上市,一般上市規格達120—160粒/千克即可,也可養殖到20—40粒/千克上市。具體根據市場大小規格的需求安排上市。花螺養殖一般一年可安排養二茬,投養期分別為5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10月下旬。當年養殖即可收獲,成活率一般可達95%以上。
2、圍網養殖
要求灘涂水質清新,風浪小,沙質底,用網片圍欄養殖。網應比潮位高0.5米以上,網目按螺的個體大小選擇。因花螺爬行較快,易攀高越網逃逸,所以應具備一定的圍欄高度。圍網完成后應在涂面上進行耙平挖溝等,清除敵害生物,使用“清塘凈”或高濃度“漂白粉”、“生石灰”均可,殺滅清理后約一周即可放苗養殖,一般每平方米放苗量為50-100粒左右,平時管理以檢查防逃、修網、清污為主,每天投喂鮮魚、小蝦等。一般每周或半個月對涂面進行消毒一次,可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等消毒,防止細菌感染。養殖后期,應密切注意花螺生長情況,注意灘涂底質變化、氣溫條件及風向,防止花螺集體逃跑,特別是臺風季節,注意加固圍網樁柱。當灘面有過多淤泥或污物時應及時清整,以防污染造成損失,特別是繁殖季節更要注意防病工作。養成收獲也可捕大留小,或者全部起捕收獲出售。
根據花螺養殖情況分析,餌料系數為5,生產成本為螺苗、飼料、水電、人工費、圍網費等每千克40元以內,而目前市場價每千克穩定在60-120元。一般精養塘畝產量為450-800千克,養成規格一般為30-40粒/千克和10—15粒/千克,具體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確定養成規格,目前市場上規格較大的花螺價格較高,而福建、廣東地區對小規格花螺需求較大。一般畝投入1.5—2萬元,畝產值達3—4.8萬元,畝利潤達1.5-2.8萬元,所以養殖效益非常可觀。鑒于花螺養殖尚未進入高峰期,市場上仍供不應求,所以近年來的價格應該比較穩定,并且花螺生長期限短、周轉快、適應性強。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值得開發與推廣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