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近日舉辦的蘇州國際珍珠展覽投標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名貴珍珠讓前來投標的國內外客商大開眼界。但是,在這個滿是"珠光寶氣"的投標會上,在國內頗具知名度的浙江珍珠卻難覓蹤影。
據介紹,國際珍珠展覽投標會每年舉行2~3次,有"全球珍珠第一拍"的美譽。這次在蘇州舉行國際珍珠業的頂尖展會,不用出國就可與境外采購商直接對接,本應是浙江珍珠賣家展示"看家寶貝"的一次好機會。可恰恰相反,倒有40多位浙江珍珠買家前來與國際同行"競寶"。
另外,據投標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不單浙江珍珠缺席,此次參加投標的珍珠,絕大部分來自國外的珍珠產地,我國雖然淡水珍珠擁有世界產量的90%,海水珍珠產量也居世界首位,能來參加此次展覽的卻寥寥無幾。這種情況其實并非"新鮮事",只是當前國際珍珠市場格局的一個真實反映:我國珍珠多為中低檔產品,在世界珍珠貿易的成交額中只占10%。因此,浙江珍珠的缺席,折射的是我國珍珠行業的集體尷尬。
怎樣才能讓包括浙江珍珠在內的中國珍珠"貴重"起來?業內專家表示,從自然條件來看,我國珍珠的成長環境相當不錯,比如浙江的諸暨、金華等地,氣候、溫度都十分適宜珍珠養殖,生態環境又保持地較好,珍珠本身質量并不低。低的是附加值,而造成這一"軟肋"的癥結是拋光、漂白、設計等深加工環節的技術含量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從而導致了我國多數珍珠處于工藝品階段,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珠寶首飾。
盡管整體落后,但中國珍珠的"升值"也面臨著好機會。在投標會舉行的同時,亞洲珠寶聯合會珍珠商會也在蘇州"呱呱墜地",該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每年都將在蘇州舉行國際珍珠展覽投標會,作為我國淡水珍珠養殖主要基地,江、浙兩地珍珠將獲得一個在家門口的展示平臺。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