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半公斤鯽魚要7.5元,還不如買半公斤排骨回家煨湯呢!”昨日,在武商量販水果湖店,面對居高不下的魚價,一位家庭主婦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守著冷冷清清的攤位,武昌黃鸝路菜場魚老板小李一個勁兒抱怨:“以前主要靠鯽魚和草魚帶生意,現在鯽魚進價由4塊多漲到近7塊,草魚由2塊多漲到4塊,顧客嫌貴不愿意買,我們也不敢進貨,F在只敢賣財魚,只有這種魚沒怎么漲價,還賣七八塊!薄艾F在魚價怎么漲得這樣高?”最近,常買菜的市民總發出這樣的感嘆。來自大東門鮮魚批發市場的信息顯示,與開春相比,江城鮮魚銷售價格在4個月內上漲了三至五成。
武漢市農業局漁政處一位負責人認為,漁農為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往往將本該在春季起塘的魚,留到夏、秋季養得更肥,再賣高價,俗稱“壓塘”,“壓塘”令市場供應一時跟不上,導致價格上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全線上漲,飼料漲價也是魚價走高的原因!苯膮^梁子湖野生漁業公司總經理周德順認為,前幾年魚價低得有些不正常,“魚賤傷農”,再加上成本上漲,武漢周邊不少漁農不再養魚,也令魚市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更多集貿市場魚販則認為,2月份禽流感的爆發給魚市帶來了“拐點”禽流感期間,市民選擇少吃肉、多吃魚,托起了魚價,魚價由此時期開始上浮,“再也沒有降下來過”。專家預測,下半年,進入魚池“起塘”高峰期,鮮魚大量上市,能一定程度上平抑魚價,但不會回到“起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