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1/19訊 現在各地介紹農業生產經驗的時候,常有這樣的說法:“跟著市場走,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種什么。”可現在實際情況是,農民跟著市場走,也常常栽跟頭。
為什么市場這么難跟?從道理上說,這是由信息自身的價值生成特點所決定的。通常信息的價值,與其傳播范圍之間有一種反比關系——傳播得越廣、獲取得越晚,對信息接受者來說其利用價值就越低。比如說A地市場上黃瓜價格高是一條信息,當只有一個商人知道的時候,他可以快速調運黃瓜到A地掙錢。可是當眾多商販都知道這條價格信息,紛紛將黃瓜調運到A地時,當地的黃瓜反而過剩降了價,這條信息就已毫無價值甚至帶來了負價值。信息利用中的困難就在于此,信息的傳播范圍是個動態的過程,接受者幾乎不可能知道已經有多少人知道了這條信息,因此也無法準確知道其利用價值高低。現在,農民處在信息傳遞途徑的最末端,人數又多又分散,而且對市場需求的了解只有價格這一單一的信號,因此更容易被誤導。
現在,市場形勢的變化,也給盲目追隨市場價格的農民帶來了更多的活動困難。現在市場是買方市場,就農產品來說幾乎什么都不缺。消費者的需求變得更隱蔽,更難把握,甚至有時候消費者自己都說不清自己需要什么,這時候的任務就成了要由生產者引導新消費,開辟市場,這叫生產創造需求。比如說現在一些新的農產品,再好吃,也得主動去吆喝、去做廣告才能被消費者認可。但這種開辟市場的任務,對一家一戶的小農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擔當的。這就又回到了老話題——必須發展規模農業。
現在,經營規模農業的人,承擔的任務不僅是要成批量地種什么、養什么,更重要的還要研究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并將這種需求開發成現實的市場。這叫領著市場走。應該提醒的是,現在有些想發展規模農業的同志,對農產品面臨的這種市場形勢并不是認識得很清楚,仍是像多數農戶一樣盲目追隨市場價格風頭,結果造成的損失更大。
總之,領著市場走難度不低,但對想發展規模農業的人來說,市場逼到這份上了又不能不做。除非你退出這一行,否則你就得將農產品市場當一門學問來研究,這就是現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