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1/19訊 從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得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大連市海參港圈養殖規模已達到12萬畝,底播增殖30多萬畝,海參工廠化育苗及幼參養殖培育規模為20萬平方米,海參年內產量可達6000噸,產值將達到6億元。這組數據表明我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參繁養基地。
據介紹,今年大連市就新增育苗規模20萬平方米,港池養殖新增6萬畝,底播增殖新增20萬畝。目前在海參增養殖上,已累計投入4.7億元,其中瓦房店市是我市海參養殖的“大戶”,投入了3億元新建和改造海參人工港池。記者在瓦房店市采訪時了解到,僅在長興島鎮養殖海參的業戶就達100多戶,吸納社會勞動力3000多人。其中養參能手有10多名,他們中最高年收入達到200多萬元。這里還吸引了東北地區50多家客商來此投資4000多萬元發展海參養殖。
大連市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徐志寬告訴記者,大連市海參增養殖經過近10年的經驗積淀,在不斷解決育苗和養成技術難題的基礎上,今年加快發展速度,成為繼對蝦養殖以來又一個規模開發的優勢品種產業。新技術的嘗試和應用使得我市海參養殖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今年,棒棰島海參發展有限公司引進俄羅斯海參和日本刺參進行人工雜交,培育新品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瓦房店海源水產養殖廠采用冷卻裝置進行工廠化養殖,大大縮短了海參生長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