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1/25訊 “哪來那么多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省漁業協會的有關人士昨天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一上來就強調。但他們同時向筆者指出,不少“冒牌貨”無論口感還是賣相其實均不算差,因為大閘蟹是學名“中華絨螯蟹”的“俗稱”,并非陽澄湖蟹專用,仔細數數江蘇總共有10多片湖區都盛產大閘蟹。“明明自己的品質尚可,卻最終要靠人家的名頭過日子,究其原因,誰讓這些蟹這么多年也沒能闖出點名堂來呢!“有關人士憂心忡忡地表示,這樣的“品牌共享”直到目前仍無絲毫改變的跡象。
都夸自己貨色好,可是有誰知道?
筆者前往蘇北寶應采訪,偶爾聽當地人講,寶應的蟹入口很是鮮美;無獨有偶,筆者前些日子采訪南京六合一位做蟹黃湯包的老板,他也透露六合螃蟹深得內行人“歡心”,很多酒店常專門去那兒采購。聞聽這兩則信息的人反應出奇的一致:怎么寶應、六合也產螃蟹?“去年和今年,江蘇連續在上海、香港舉辦了懡沼胖蝕笳⑿吠平榛釖,大力推介太湖、大縱湖、邵伯湖、長蕩湖等江蘇各大湖泊的懢窉螃蟹,以期讓更多的食客認識江蘇各路大閘蟹,而不是僅知陽澄湖大閘蟹。”江蘇省漁業協會秘書長仇麗日前告訴筆者,可惜由協會牽頭的這類活動效果甚微。
市場不會從天降,無所作為怎行?
“沒誰有義務要幫他們樹品牌,市場上現在滿眼都是陽澄湖蟹,還不是因為陽澄湖的名頭樹起來了,而且樹得很成功。”一位資深漁業專家認為,對于商販們“偷梁換柱”的行為,自然該譴責,然而板子也不能只打在“盜名者”的身上,“對自己的牌子叫不響光感到委屈沒用!起碼在我印象里,除了高淳固城湖螃蟹通過一系列促銷活動提升了品牌形象外,還有哪家在樹牌子、爭市場方面,真正有所作為的?”一位研究營銷的學者則分析說,一些產地緣何半推半就地接受換上人家招牌的命運,這里面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個品牌的樹立,是需要時日以及投入的,沾現成光顯然輕松容易;也有“小富則安”的心態--他們很清楚進貨的人回去不會提及他們的品牌,既然不愁銷路,于是聽之任之。
呼喚更多品牌獨立,期待枝枝精彩!
江蘇省漁業協會秘書長仇麗“不客氣”地預言道:要不了兩三年,陽澄湖這個牌子就要被毀了,“你想,無論品質好壞,只要是蟹都說陽澄湖的,這牌子遲早會濫,又如何讓人信賴!”該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的張處長也坦言,主管部門之所以下大力氣推廣各地的優質大閘蟹,就是希望“百花齊放,枝枝精彩”,而非“一枝獨秀”。筆者了解到,各色螃蟹樂得“共用名”的短視行為,事實上已造成對正宗陽澄湖大閘蟹一年甚過一年的傷害。蘇州陽澄湖蟹業協會會長楊維龍介紹,今年為杜絕假冒偽劣,陽澄湖蟹被迫打上了激光防偽碼,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市場上出現的黑打碼機臺數居然比協會擁有的要多,以致假碼蟹與真碼蟹的比例高達10∶1!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