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2004年1月全國物價指數增幅3.2%,2月增幅2.1%,比1月降35%,降幅深達1/3。今年2月,全國水產品價格指數增幅4.3%,在水產品生產與捕撈的淡季,仍比上月降低1.6個百分點。2月,全國31個省(市、地區),有29個物價指數增幅在0.1%之間,北京物價指數比上年同期下降1.3%。今年我國商品的價格走勢,已成為上至中央政府,下到普通百姓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魚價走勢如何,也成為廣大水產生產者與經營者共同關注的熱點。
總的來看,今年開年肉、蛋、禽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一改去年四季度一路走高的局面,呈現價格增幅放緩的局面。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04年1月,我國36個大城市農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為:鮮豬肉7.66元/500克,環比增幅僅0.66%,2月份環比下降1.9%;白條雞等5.69元/500克,環比降0.18%,2月份環比下降11.1%;草魚4.24元,環比增1.92%,2月份環比增2.6%;鯉魚3.86元/500克,環比增1.58%,2月份環比增3.3%;2月份,帶魚環比下降0.5%,與上年同期比,價格僅上漲1.3%。除糧食、油價格漲幅較高外,主要副食品價格已趨于穩定。
2003年全年,在我國政府監控的600種商品中,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而供大于求的商品面達到78.8%。二、三季度,是水產品生產上市的淡季以及禁漁時期,水產品價格貨少價揚是必然的,但漲幅并不明顯。這表明,在商品仍然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水產品價格上漲的后勁不足。從較長時期的數據分析,水產品價格的漲幅,一般是排在糧、油、肉、蛋,甚至禽類的后面。今年國家已經把的物價上漲水平限定在3%的可容忍漲幅之內。如果今年食品價格的漲幅能夠達到10%的水平,同時糧價的增幅達到15%以上,那么水產品價格的漲幅也不會達到10%,即不會超過兩位數幅度。
國家近期已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以減少經濟過熱的發生,比如大幅度的減少現金的流量。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加的社會人民幣現金流量減少656億元,力度為近幾年所罕見。1月份,國家還加大了糧食、油脂進口的數量,以平衡市場的缺口。油脂進口105萬噸,同比劇增1.2倍,大豆進口382萬噸,同比增長88.8%。固定資產的投入也在被嚴格控制之內。在我國經濟進入溫和發展期的情況下,很多生產與經營者的頭腦,也會同時發熱,而盲目加大生產的投入或商品的儲備,此時并不富裕的普通消費者將收緊他們的錢袋,以保護他們的長遠利益。
在國家與消費者同時收緊錢袋,社會現金流量繼續減少的情況下,今天看似很吃香的商品,明天價格便可能會一落千丈。市場不管你養殖魚所投入的成本有多高,也不管大豆的價格有多高,更不管魚粉的價格有多貴,當市場上出現供大于求局面的時候,價格只能由消費者說了算。那時,你如果不想把辛辛苦苦養大的魚都砸在手里,那么就只有把價格降下來。原因在于,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都沒有后勁,只有當消費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引起水產品出現消費者搶購而供不應求的時候,才是物價上漲的原動力。
2003年,我國水產品生產總量4690萬噸,已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2003年,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量210萬噸,雖然也是世界第一,但占總產量的比重僅為4.47%。我國2003年水產加工品產量720萬噸,僅占水產生產總產量的15.35%。水產加工業在整個農產品加工業中還屬于較落后的行業,也就是說,在4690萬噸的總產量中,只有19.82%的商品有第二條出路,80%的水產品都要靠內銷,而且由于水產品屬活鮮商品的特性,絕大部分要活銷或鮮銷。如此一來,它的商品上市的淡旺季,比其他商品更加難以調節。由于以上幾種原因,使水產品的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而且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鯉魚價格,始終排在豬、牛、羊、雞等幾乎所有的動物源商品之后。市場已經告訴我們,水產品是供大于求的商品。在沒有人去買市場中原本多余的水產品之時,水產品也就自然而然失去了漲價的動力。
水產品市場不同于其他市場的另一條原因在于除了海水與淡水養殖魚以外,還有近一半的商品是海水捕撈的。在食品類商品價格普遍上漲的同時,海水魚的價格并沒有像淡水魚那樣大幅度上揚,主要原因在于進口帶魚,這也是水產品市場并不完全受控于國內市場的原因之一。今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3年。我國承諾,2004年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將從2003年的11%降至10.4%。相信,今年會有更多的進口魚進入中國市場。自1992年始,大量的進口以及遠洋自捕帶魚、魷魚等涌進中國市場,數量不少于200萬噸,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中國的水產品市場價格。
2004年,我國經濟處在一個比較敏感時期。國家與廣大消費者,都希望經濟有平穩地發展,不希望出現大起大落。我國今年經濟的發展目標比上年實際完成的指標降低了2%,就已經表達出中央政府調控經濟的強烈信號。今年我國政府把物價指數定在3%以內。如果此指標能夠實現,那么今年我國全年的水產品價格指數不會超過10%。
在這樣的總體背景下,水產生產者、經營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以一種正常的心態來安排今年的生產經營活動,把握投資與經營的力度,以取得應該取得的或者說利潤空間比往年要大一些的效益,要避免因錯看形勢而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所謂正常心態,就是始終保持在經濟低迷時期那種謹慎小心,如履薄冰的心態,做到寵辱不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