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01/31訊 昨天下午,當我們來到浙江省寧波市象山黃避岙鄉外高泥村的時候,正好遇上該村的水產養殖兼販銷大戶嚴興國在西滬港畔解著纜繩,準備乘船去查看自家網箱里的魚兒生長情況。“雖然眼下還是正月,但只要稍有空隙就要去那邊轉轉,否則心里總會有點不踏實。”身著西服,腳踏雨靴的老嚴邊邀請我們上船,邊樂呵呵地說道。
乘小木船到嚴興國的海水養殖區約需五六分鐘。這里由300多只常規網箱組成,共養殖了20余萬條鱸魚、黑鯛、大黃魚和美國紅魚。此時的西滬港風平浪靜,但踩在建在海上的網箱魚排上,仍舊感覺有些搖晃。“邊上危險,要到中間來走。”看到我們上去,正在忙碌的兩位漁工趕緊過來招呼我們。
這是一對來自四川姓唐的夫婦,已在老嚴這兒干了一年多。由于魚兒每天需要喂料,夫婦倆為此整天就吃住在海上,連過年都沒回老家。一間搭在魚排上的小木屋就是他們的家,雖然面積只有幾平方米,但煤氣灶具樣樣齊備。“現在兩人一月可收入1300多元,兒子女兒也在象山打工,在這里日子過得還不錯。”夫婦倆說這話時顯得很開心。
上魚排后就手機鈴聲不斷的嚴興國,此時興沖沖地走了過來。他說,“目前水溫太低,部分魚兒正處在冬眠期,一天只喂一次就夠了,但自過年之前到現在,來買魚的人卻一直沒斷過,其中初五一天就被福建來的活水船拉走了27噸鱸魚銷往韓國。剛才又接了幾個電話,正月還將從這里拉走3船活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