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具有肉嫩、黃多、油厚、膏肥,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等特色,且規格大,深受消費者青睞。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合理利用本地區稻田面積和水域空間,我們從2001年以來開展了稻田養殖中華絨螯蟹的試驗、示范工作,現將稻田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稻蟹工程建設1、稻田選擇:稻田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塊,底質為壤土或沙壤土,稻田面積為1畝以上。
2、開挖蟹溝:在稻田四周開挖蟹溝,溝寬80-100厘米,溝深60厘米左右,開挖環溝的泥土主要用于加高、加厚、加寬田埂,田埂高70厘米以上,寬5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結實,做到大雨大水沖不倒、不塌、不漏。田埂為斜坡形,其內坡比為1:3。
3、防逃設施:選用聚乙烯雙層厚農膜,該膜表面光滑,防逃效果好,首先在田埂上開挖10厘米深的小溝,在小溝內每隔70-80厘米插細竹桿1片,并用細鐵絲固定,然后用雙層農膜套于細竹桿;開口一端農膜埋入小溝內,用泥土壓緊壓實,膜高60厘米左右,同時用細鐵網包扎好進出水口,以防蟹外逃和天敵進入。
4、消毒殺菌:放蟹種前20天,每畝用80公斤生石灰兌水全田潑灑消毒,消滅病菌及敵害生物。5、建造生物棲息地:放水后在環溝內種植一些苦草、輪葉黑澡、金絲魚草,同時放養綠色細青萍及水葫蘆,種植及放養面積占環溝總面積的30%-40%,作為蟹遮蔭、躲藏、脫殼、棲息、以及提供植物性飼料。
二、稻田放養時間及數量3月底4月初進行放養,畝放養250只,平均單重16克/只,稻田放養前蟹種用20毫克/升高錳酸浸浴1分鐘進行蟹體消毒,或用3%-4%鹽水浸浴5-10分鐘。
三、日常管理1、餌料投喂:稻田放蟹后每天晚7-8點用碎切后的肉質螺螄、河蚌及植物性拂手瓜、馬鈴薯等在環溝內進行多點定位投喂,投喂量以食完為主,略有剩余為宜。
2、水質調節:保持田間水位及水流暢通,環溝內水深保持50厘米左右,遇高溫天氣應及時加大田間水流量以降低水溫。環溝水溫為21-23攝氏度之間。
3、病蟲害防治:放養后的4-7月每15天在環溝內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次2公斤/畝,8-9月每20天潑灑相同數量的生石灰一次,使稻田間水的PH值保持在6.5-8之間。
同時根據養殖蟹常發生的纖毛蟲病,細菌性病,抖抖病等不同病害而對癥下藥防治。纖毛蟲病:用甲殼寧0.2克/米3或C型魚蟲寧2克/米3稀釋后全環溝內潑灑,發病嚴重時加大1倍劑量使用兩次,每隔7天一次。抖抖病:用2-3克/米3的蟹寧全溝潑灑。同時內服1-2%蟹寧添加量的飼料投喂,連續3-5天即可。
4、巡回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回檢查一次,主要看水色、查水溫以及蟹的生長活動,攝食等情況,以決定投餌量及注水量。同時查看田埂、農膜、進出水口等防逃設施是否完好。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四、水稻種植水稻于6月上中旬插秧,種植品種主要是以適宜本地區的“408”、“201”、“203”等優質稻為主。
五、養殖收獲稻田中華絨螯經過150天左右的養殖,于9月上中旬開始起捕,分2-3次捕獲結束,平均每畝產中華絨螯蟹23.8公斤平均單重130.2克/只,最大單重218克/只。
平均畝產優質稻谷452公斤。養殖的中華絨螯蟹主要采取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產供銷一條服務的運作模式,產品在內地中華絨螯蟹未上市之前的中秋和國慶節消費高峰期上市銷售,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