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遼寧省普蘭店市發展文蛤養殖已有多年歷史,但由于資金缺乏,技術水平較低,加上多年養殖蝦池老化,養殖成活率低,病害時有發生,致使部分養殖單位減產、虧損,制約了文蛤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蝦池混養文蛤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蝦池清淤或翻耕工作。多年養蝦的老池不經過清淤或翻耕就投苗養殖,由于該蝦池硫化氫含量較高,在7月份~8月份高溫季節往往造成池養文蛤發病或死亡,給養殖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2、引種目的不明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來,由于文蛤苗種緊缺,有的單位或個人不是有選擇、有計劃地購苗,而是只要有苗種就盲目購買、放養,忽略了苗種質量的好壞、規格的大小以及產地何處?苗種健康如何?
3、購買的苗種規格小,成活率低。近幾年,該市購進文蛤苗種的規格基本都在4000粒/kg~10000粒/kg之間,養殖2年左右收獲,回捕率平均只有25%~30%,最低的還不足20%。
4、日常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5、缺乏健全的引種管理制度和配套的法律、法規。
二、探討與建議
1、準備工作
(1)清淤、整池、消毒。每年秋季收獲后應及時施用漂白粉等藥物殺死池中甲殼類,然后排干池水曬池。春節前后清除灘面及溝內淤泥,再用拖拉機耕耙,將池底翻耕一次,充分曝曬。放苗前一個月,每畝施用生石灰75kg全池潑灑消毒,進水口安裝60目的錐形網,池塘經多次進排水沖刷干凈。
(2)進水、肥水。放苗前半個月開始納水,首次納水40cm,施用發酵的雞糞、豆餅、尿素肥水。隔7天左右再次納水60cm,并再次施肥肥水,將池水調至黃綠色,透明度30cm左右。
2、苗種來源及規格
(1)苗種來源。最好購自環境、水溫、水質等條件相似的地區,最好放養2齡苗種,殼長2.5cm左右,規格140粒/kg~200粒/kg,當年可達商品規格,回捕率70%~80%。苗種要求鮮活,兩殼緊閉,表面光華無破損,規格整齊。
(2)苗種運輸。3月中旬左右進行苗種購運工作,貝苗用編織袋包裝,每袋30kg~40kg,編織袋積壓不超過3層,以防止壓碎貝殼。避開陰雨天氣,途中運輸時間一般不超過15小時。
(3)苗種投放。貝苗運到后先剔除混雜的螺類等敵害生物,立即撥撒,注意避開環溝、閘門處,均勻揚撒在灘面上。
(4)播苗密度。依據蝦池生態調控能力的大小播放苗種。對蝦放養密度大,投餌多,蝦池初級生產力高,貝類的放養密度可大些。
3、日常管理
(1)苗種投放后應堅持經常巡池,定期取樣,注意記錄水質及蝦貝的生長情況等,發現異常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2)水質調節:4月中旬放苗完畢至7月入伏前,每次大汛潮期間加水10cm~20cm,保持水位在80cm左右,以陽光能透射為佳。每次加水后立即追施發酵雞糞、豆餅及尿素、二銨類等肥水,水體透明度保持30cm~40cm,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7月入伏后,利用大汛潮期間進行一次大換水,重新納入新水至60cm~80cm,并立即施用無機肥,促進池水中硅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逐漸加水至80cm~100cm,調節水體透明度30cm左右。嚴防水質清瘦,至立秋,每次大汛潮期間都進行一次大換水。
經常測量池水pH值,保持7.5~8.5之間。pH值過低時適當拋灑生石灰,以改善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4、收獲
根據市場行情,一般11月份開始采捕,至元旦前全部采捕完畢,部分規格較小的文蛤留到翌年再出池上市。
總之,在實際工作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養殖生產者要有科學的頭腦,從實際出發,科學地實施蝦貝混養,并從中積累經驗,力求養殖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