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曾經被人視為垃圾的珍珠貝殼,現在成了搶手貨,珍珠貝殼收購價從每公斤0.2元飆升到4.8元,這是發生在號稱“中國珍珠第一村”的徐聞縣西連鎮大井村的新鮮事。
2月26日上午,在徐聞縣西連鎮委書記楊豪的陪同下,記者一行來到大井村采訪。徐聞縣是我國著名海水珍珠養殖基地,其珍珠向來享有盛譽,而大井村的珍珠,更是備受中外客商的青睞。去年,該村養殖珍珠6800畝,收珠4.6噸,人均產值達3800元。但是大井村的珍珠貝殼處理卻是個令人頭痛的難題,每公斤只能賣到0.4元,甚至沒人要。珍珠貝殼被當成垃圾扔掉,大量的珍珠貝殼堆積在海邊,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能否用這些珍珠貝殼做原料加工成其他產品?2003年,經過一番打探,鎮委書記楊豪決定帶隊外出考察。在考察了東莞市的紐扣加工廠回來后,他們才意識到,原來“不值錢”的珍珠貝殼竟是個“寶物”!珍珠貝殼可以加工成紐扣、提煉成珍珠粉、制成飼料、加工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和裝飾品等,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于是,在西連鎮領導的牽頭下,大井村積極籌備,由幾個珠農合股出資建立2間紐扣半成品加工廠,總投資額大約500萬元人民幣,并向信用社貸款300萬。其中一間投資總額為250萬元人民幣的加工廠已投入生產,年產值約200萬,可提供就業崗位70多個,平均每個工人每月能賺700元左右。
記者在加工廠現場采訪時看到,袋裝的珍珠貝殼疊成小山,圍著貝殼堆席地而坐的女工們正忙著把粘在貝殼上的雜物去掉;車間里的工人則忙著切割、打孔。據了解,一只貝殼一般可以切割出三粒紐扣半成品,這些加工出來的紐扣半成品,將被運往韓國加工為成品紐扣。剩余的貝殼則運到深圳提煉成珍珠粉、制成飼料、或加工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和裝飾品等,大大提高了珍珠貝殼的經濟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