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江蘇河蟹養殖業自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成為江蘇省漁業中的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產量占了河蟹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河蟹已成為江蘇省漁業產值最高的品種。
曾經業績輝煌如今品牌輩出
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人工繁殖蟹苗獲得成功后,河蟹人工養殖業崛起。2000年全國河蟹養殖產量已達20萬噸,產值120億~150億元,其中江蘇河蟹產量11.2萬噸,產值60億元左右;2002年,江蘇省河蟹養殖面積達到340萬畝,占內陸水產養殖面積的38%,產量16萬噸,產值達74億元。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大批農田轉向養殖河蟹,河蟹養殖業曾經出現過“一只蟹抵一擔稻”的輝煌業績。近年來河蟹養殖業發展壯大后,河蟹品質逐年提高,江蘇大閘蟹品牌輩出,陽澄湖、太湖、固城湖、長蕩湖等河蟹品牌享譽國內外。
消費逐年增加價格連年上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蟹消費量逐年增長。在每年“秋高蟹黃”吃河蟹的季節,水產市場河蟹交易量成倍增加。南京惠民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信息部章茂華主任告訴筆者,河蟹消費“火爆”時,該市場日成交量在30噸左右,而平時日交易量只有半噸。由于消費增加,河蟹售價逐年上漲,2002年下半年南京市場只重3兩的河蟹每公斤平均批發價51.7元,2003年下半年漲到57元,2004年下半年則漲至60.8元。從規格上分析,大規格蟹價格遠高于中小規格蟹價,大規格品牌蟹售價更是驚人,2004年陽澄湖蟹業協會公布的湖區大閘蟹收購指導價是:3兩重的雌蟹、4兩重的雄蟹每公斤224元。這個價位比2003年上漲6%,而2003年較2002年又上漲了31%。
種質混雜衰退注意選擇良種
近年來,河蟹養殖業規模擴大,隱藏的許多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資源室主任周剛研究員告訴筆者,由于不同水系間盲目引種使河蟹種質混雜,另外,同一親本的多年沿用又造成河蟹種質退化。在生產上主要表現為:生長周期發生變化,成蟹達不到理想的規格,河蟹抗病力降低,疾病多發,從而影響到河蟹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南京農業大學水產系劉文斌副教授認為,當前養河蟹選擇良種是關鍵。他說,河蟹良種以來源于長江水系的為最佳,選擇幼蟹規格要控制在5~10克,過大容易造成性早熟,過小上市規格達不到要求。
專家提醒農民在養河蟹時還要控制養殖密度,不要一味追求畝產量,盲目加大養殖密度不可取,因為密度過大,河蟹成活率會下降。蟹農投喂動物性飼料也要把握尺度,要防止投喂過量后污染水質,增加疾病發生幾率。有條件的可以在蟹池種植水草,改善養殖環境。另外,加喂人工配合飼料也能夠提高河蟹的上市規格。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