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州金富琳食品公司共同承擔的省科技項目“海洋貝類常溫保存技術及產品研究”,日前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
鑒定專家認為,該項目的開發為水產品開拓了一條新的加工途徑,也為消費者提供了食用安全的即食產品。該成果對促進福建省水產品養殖業和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貝類產量豐富的主產區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該項技術已達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屬國內首創。
據該項目負責人、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潘超然高級工程師介紹,“海洋貝類常溫保存技術及產品研究”是福建省科技廳重點科技項目,課題旨在解決水產調味熟制品在常溫下難以保質6個月且普遍存在氧化變色、肉質硬及風味差等問題。課題組開展了貝類常溫保存技術及產品的研究,其核心技術體現在:采用鹽1.5%、維生素c0.01%及植酸0.02%對花蛤、海蟶及海蠣等貝類原料進行抑菌和抗氧化處理,有效延緩貝類原料雜菌產生和變色;研究的蔗糖脂肪酸酯與混合磷酸鹽復合劑首次應用于貝類原料的保水和品質改良,解決了貝類肉質在加熱狀態下的脫水和變硬問題;采用抽真空充氮的包裝技術,選擇確定了95%以上的氣體置換比,保持了貝類調味品的鮮度;研究出充氣狀態下高壓滅菌技術,既防止了塑料包裝袋爆裂,又達到物料的滅菌效果,產品在常溫下保質期達6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