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最近很多網友為了北海的發展在不斷的爭論北海的大工業與南珠的發展問題,本人認為,一邊倒的觀點不利于北海的發展。其實,大工業的發展完全可以和中國南珠和諧發展。
從政治上、經濟上和環保上大工業能給北海帶來什么,大家爭論得比較深刻和透徹,本人不想去贅述,本人從南珠產業上談談個人看法。
目前北海的南珠養殖基地主要分布在鐵山港的彬塘、彬池、黃梢三條村以及冠頭嶺南灣海面,珍珠育貝基地在潿州海面。北海養殖珍珠的農戶大概在600——800戶左右,珍珠養殖在3萬畝左右,珍珠產量是每年8噸左右,年景好時帶來的養殖產值3200萬元左右,農戶獲利(不計勞動力)1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戶1萬元左右,直接受益的農戶是5000人左右。從流通環節直接收入看,業內人士說其產值有一個億。其實真正壟斷珍珠行業和操縱市場價格和養殖戶命運的是如國發等50多個大中流通老板,珍珠產業的興衰與他們的事業興衰息息相關。
事實證明,珍珠產業帶來的直接效益不是很大,在北海形成不了強勢產業,但其帶來的南珠品牌無形效益是巨大的。因此,珍珠產業在北海若干年內還是不能消失。珍珠產業還得要加以保護。本人認為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保護:
1、要保護好一線的熟練的技術工,這樣的工人大概是800人左右,如果這些人轉產轉業了,北海珍珠產業必定衰落無疑。政府可以在今后大工業的收益中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來保護這些特殊人才,各壟斷資本家可以把他們收攏到自己的門下。同時要保護好養珍珠的民風和習慣。
2、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珍珠永久性的養殖基地,大概2萬畝左右,從鐵山港異地養殖。中國的第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是在冠頭嶺南灣產生,而不是在鐵山港,古珠池白龍根本就不養殖珍珠。目前,北海的珍珠養殖技術在中國可以說是領先的,我們在深水、淺水以及室內均可養殖,還可以養出彩色珍珠和造型珍珠。
3、今后珍珠產業要追求質量,不要去追求數量。要嚴格控制在2萬畝和5噸左右。不是人人都可以養殖珍珠,要作為項目來立項和審批,要有一定技術和資金才能養殖。政府在用海方面要嚴格控制珍珠的養殖規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珍珠作為珠寶的價值,千萬不要把珍珠當作糧食賤種賤買。如果賤種賤買,真是珠城的悲哀,不要南珠這個產業也罷。
4、要保護海水的一定清潔度。環保部門在管理今后大工業環保的職能上要好好發揮作用。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要靠人來理性創造和維護的,不是天上掉下的。
5、大工業應該反哺南珠產業。大工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要走極端的路。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