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份,全省各市對25個養殖品種(魚類10種。甲殼類6種,貝類6種,藻類1種,棘皮動物1種,兩棲類1種)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監測報告。魴、牙鲆、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羅氏沼蝦、梭子蟹、海灣扇貝、蝦夷扇貝、櫛孔扇貝、牡蠣、縊蟶、菲律賓蛤仔、海帶、中華鱉15個養殖品種沒有病害發生。草魚、鯉、鯽、烏鱧、鰱鳙、虹鱒、鱘、大菱鲆、河蟹、刺參10個養殖品種發生了14種病害,其中細菌性疾病7種,真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疾病2種,藻類危害1種,其它病害3種。測報數據顯示:隨著氣溫和水溫的不斷提高,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也逐漸呈現出上升趨勢。
1本月發病情況
1.1魚類病害發生情況
1.1.1草魚 發生了3種病害: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全省平均發病率為4.67%,比上月增加4.2個百分點,但同比去年下降2.2個百分點。
1.1.2鯉 鯉分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進行測報。池塘養鯉發生了7種病害:爛鰓病、赤皮病、豎鱗病、水霉病、細菌性敗血病、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全省平均發病率為20.55%,較上月增加了15.03個百分點。本月赤皮病對鯉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發病率為13.85%。
網箱養鯉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一種病害,發病率為5.49%,發病區內死亡率較低。全省平均發病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8個百分點。
1.1.3鯽 鯽分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進行測報。其中,池塘養鯽沒有發生病害;網箱養鯽本月僅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危害較輕。
1.1.4烏鱧 發生了肝膽綜合癥和水霉病2種病害,發病率分別為2.30%和0.43%.其中,水霉病造成的危害較重,發病區內死亡率為11.82%。
1.1.5鰱鳙 發生了爛鰓病,發病率為3.68%,發病區內死亡率較低。
1.1.6鱘 本月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發病率不高,但發病區死亡率高達5.78%。
1.1.7虹鱒 本月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全省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
1.1.8大菱鲆 發生了腹水病和甲藻危害2種病害。其中,甲藻造成的危害嚴重,發病率高達42.73%,但沒有造成死亡。
1.2棘皮動物病富發生情況
1.2. l刺參 由煙臺、威海、東營、青島、日照和濱州6市對刺參病害進行監測報告。本月威海和青島兩市養殖刺參監測到病害發生。威海市養殖刺參發生弧菌病,發病面積為23.3hm2(350畝),死亡數量8300頭;青島養殖刺參發生腐皮綜合癥,發病面積3.73 hm2(56畝),死亡數量為45000頭。全省平均發病率為3.08%,發病區內平均死亡率為14.02%。
1.3甲殼類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河蟹本月發生蛻殼不遂癥。平均發病率為5.41%,發病區內死亡率較低。
2 6月份病害發生情況預測及預防措施
6月份隨著氣溫、水溫的繼續升高,水產養殖動植物逐漸進人生長適溫期,投飼量加大,新陳代謝加快,殘餌和排泄物增多,易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惡化。溫度升高,水體中病原菌數量逐漸增加,致病力增強,多種病害的發生率都會有所上升。
根據往年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情況和今年病情發展的趨勢,預計6月份淡水養殖魚類將會繼續發生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和赤皮病,尤其要加強對爛鰓病的預防和監控;對海水魚類要繼續加強對大菱鲆細菌性腸炎病等疾病的防治;對甲殼類要重點預防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等品種的病毒性病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