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六月份我省病害測報情況
六月份我省測報的5個養殖大類,13個大宗養殖品種中,共測報到61個病害種數,其中病毒性病害2種、細菌性疾病28種、寄生蟲病20種、其它類疾病7種、真菌性病害1種,不明病害3種。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分別占了46%和33%。測報的品種中除了海帶、梭子蟹外都發生了病害,其中大黃魚和對蝦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此外海上掛養的鮑魚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1)草魚——由三明、南平和龍巖測報。本月的病情比較復雜,除了三病和寄生蟲病,南平市還出現了出血病,嗜水氣單胞菌病,錨頭蚤病,中華蚤病和不明病害;三明還出現了水質綜合癥和缺氧;南平還出現了出血病,敗血病和內臟病害。病害種類繁多,但引發的死亡率不高,其中以三病和出血病引發的死亡率稍顯著些,寄生蟲和其它病害造成的損失甚微。本月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4.22%和0.75%,發病率有所上升,死亡率則略下降。
(2)鰻魚——由龍巖、南平、三明、莆田和淡水所五個單位負責測報。發病率較高的是爛鰓病、腸炎、指環蟲、小瓜蟲和消化不良,死亡率較高的是淡水所測報的脫粘性敗血病。總體的發病率為25.82%,死亡率為3%,與上月相比有所上升。幾個單位測報點均有發現寄生蟲病,爛鰓和腸炎病也在除龍巖以外的測報點均有發現,潰爛病和脫粘性敗血病發生在莆田,其余的病害以及前面幾種常見病害淡水所測報點均有發現。
(3)大黃魚——由福州和寧德測報,福州發生了假單胞菌病、貝尼登蟲病、刺激性隱核蟲病和不明病害;寧德本月發生了大面積的刺激性隱核蟲病、瓣體蟲病,以及細菌性潰爛病和少量粘孢子蟲病,其中瓣體蟲病造成了嚴重損失(24.55%),其它病害的危害不大。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66.25%和7.01%,較上月有大幅度上升。
(4)羅非魚――由漳州和泉州測報。漳州發生了鏈球菌病,占總體測報面積的1.19%,死亡率為0.13% 。
(5)網箱海水魚——由福州和省水產所測報。水產所測報的卵形鯧鲹發生了爛鰓病,真鯛發生了不明病害;福州測報點發現弧菌病、潰爛病和刺激性隱核蟲病。總體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2.32%和4.26%,較上月有大幅度上升。
(6)鰱鳙鯉鯽――由南平測報。本月發生了敗血癥、爛鰓病和車輪蟲病,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5.8%和0.4%,較上月均有所上升。
(7)團頭魴――由南平測報。本月發生了敗血癥、爛鰓病和車輪蟲病,總體發病率達51.67%,死亡率為0.11%,較上有有顯著上升。
(8)對蝦——由漳州、泉州和廈門測報,漳州測報點發生了白斑病、弧菌病和紅體病;廈門和泉州均僅發生紅體病,均較嚴重,其中廈門當地的發病率為30%,死亡率為21%。本月總體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0.62%和17.01%,較上月有大幅度上升。
(9)青蟹――由漳州測報,本發現纖蟲病、弧菌病和飽水病,總體發病率為2.84%,死亡率為1.65%。均有所上升。
(10)梭子蟹――由福州測報,本月無病害發生。
(11)鱉——由南平、龍巖和漳州(龍海市)測報,本月南平發生腐皮病,漳州發生腸炎病和纖蟲病,龍巖未發生病害,總體發病率為2.59%,死亡率為0.22%,均比上月有所升高。
(12)蛙――牛蛙由廈門測報,本月發生爛尾病,發病率為3%。
(13)鮑魚——由福州測報的海上掛養的鮑魚發生了弧菌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4.6%和20%;漳州東山縣的工廠化養殖的鮑魚發生了弧菌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52%和1.84%,較上月有所下降。此外莆田的小面積網箱鮑魚發生了膿包病,發病率為30%,死亡率為0.5%。
(14 ) 海帶——由福州測報,無病害發生。
(15)龍須菜――已收成。
二、下一階段病情預測
7月天氣酷熱,氣溫和水溫大幅上升,養殖對象病害種類相對增加,病情有所加重,開始進入本年段的發病高峰期。特別是大黃魚的寄生蟲病和對蝦的紅體病,發病率在本月大幅度上升。在海水魚方面,“白點病”仍是下個月的主要病害,特別是要注意一旦連續多日高溫,極易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恐引起批量死亡。瓣體蟲病仍會局部發生,但隨著魚苗的長大,危害將減小。“肝膽綜合癥”可能會在局部養殖區發生,需預防。淡水魚方面主要還是三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 此外,因為夏季的暴雨頻發,蝦池魚池易內澇,從而引發重大損失,需謹慎防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