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聞辦資訊:
9月11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高效稻魚共生系統”西部示范與推廣現場會在貴州湄潭召開。來自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貴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和浙江大學、貴州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會議,并現場考察了“高效稻魚共生系統”示范點。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院長曹玉書,浙江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子辰,貴州大學校長陳叔平等出席會議并講話。
“稻魚共生系統”是一種綜合利用水土資源的動植物共生系統,實現了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2006年6月,被聯合國聯農組織認定為首批世界農業文化遺產。
2007年以來,浙江大學向湄潭引進和推廣“稻魚共生系統”,至今已在湄潭示范5000余畝。目前,每畝收獲田魚75公斤以上,每畝增收2000元左右。稻谷產量可增加20公斤左右,價格每公斤提高0.6元左右。在湄潭試養的浙江青田魚不僅保留了其固有特性,還表現出適應性強、生長快、習水性好的優勢。
陳子辰在講話中對國家發改委、原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長期關心和支持浙江大學服務西部的工作表示感謝。他表示,浙大將與貴大、遵義市、湄潭縣共同努力,積極推廣“稻魚共生系統”,給西部農民帶來實在的收益,促進當地社會發展。
曹玉書充分肯定了浙江大學與貴州大學和湄潭縣之間東西部互動,促進人流、物流、科學流的良好合作模式。他認為,“稻魚共生系統”與湄潭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交相輝映,為西部大開發做了一件實事,找到了一條路子。他希望認真總結湄潭試點經驗,積極穩妥地在西部地區推廣,讓更多的群眾在這一項目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南方漁網編輯:石明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