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針對無錫市場曝出太湖銀魚含有大量甲醛的消息,上海市食藥監管局昨天表示,從目前監測情況看,上海沒有發現銀魚中的甲醛含量出現異常。
據了解,上海市曾發現一些產品存在甲醛含量不合格情況,其中魷魚、銀魚和墨魚不合格率最高。經調查分析,食藥監管部門確認甲醛來源有三種可能:一是動物自身代謝產物;二是冰鮮、冷凍或冷藏方式貯存過程抑制了微生物對甲醛分解作用,所以水產品在冷凍或冷藏過程中甲醛含量會上升;三是甲醛可能為養殖過程中添加的消毒劑和漁藥。為此,本市早在幾年前就針對水發、水產產品的甲醛含量開展常規檢測,從檢查結果看,絕大多數甲醛殘留均是正常產生的,人為添加的情況極少。
市食品監督所所長顧振華表示,上海水產品檢測的平均合格率在93%以上,水產品進入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市場前和政府的定期抽檢中,甲醛含量都是必測項目。從最近的監測結果看,沒有發現本市水產品中甲醛含量出現異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