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7日,大冶市東風農場黃金湖一精養魚池內一派繁忙,20名農場職工一字排開,歡笑地拉著魚網。看到記者,他們連聲說:“又起簍子了。”起簍子——是大冶人的口頭禪,意為大豐收。
望著人歡魚躍的美景,東風農場黨委書記、場長梅向陽高興地介紹,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標準化養殖模式,有效解決了原來粗放粗養且經濟效益低的難題,現在黃金湖水產品產量高、品質好,暢銷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并遠銷云南、新疆,該場現已在全國建立水產品營銷網點20余個,今年截至9月底,其水產品銷售量已達5000余噸。
大冶市地處長江之濱,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稱,2003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大冶市籌建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列入全國第四批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一類示范項目。2006年10月25日,包括大冶市還地橋鎮、保安鎮、東風農場轄區黃金湖、保安湖在內的大冶市15.2萬畝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養殖基地,以湖北省當年考評最高分92分的成績,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專家小組的驗收,成為黃石地區首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兩年來,該市市委、市政府以創建水產大縣為目標,組織動員各相關部門和單位,通過“改善生態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標準宣貫、培育特色品牌”四大措施,狠抓該市水產品標準化養殖國家級示范區后續建設,以鞏固其建設成果。該市環保局加強環境監測力度,責令關停和搬遷有可能造成污染源的小企業4家,向上級申報該示范區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市水利局和市財政局多方籌資600余萬元,對示范區內兩個鄉鎮、一個農場進行全面的水利改造建設;市質監局和市水產局共舉辦水產品養殖標準化技術培訓班4期,培訓技術人員200余人次,發送水產品養殖相關標準技術資料6000余份;市質監局和市農業局指導示范區企業在無公害的基礎上,進行QS質量安全標志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4月,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向該示范區東風農場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其黃金湖牌武昌魚、黃魚、翹嘴白魚等17種鮮活水產品和風干魚、腌魚等5種腌制水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獲準加貼綠色食品標志。今年2月,示范區內大冶市楚仙魚面公司的楚仙牌魚面、糍粑魚、魚糕、魚丸、熟食魚等8個品種獲準加貼QS質量安全標志,并順利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如今,大冶市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養殖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去年,該市水產業總產值達6.76億元,較2006年增加40.2%。今年,該市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養殖基地面積由2006年的15.2萬畝,增至18萬畝,養殖戶達1萬余戶,水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12家擁有黃金湖牌鮮魚、保安湖牌王蟹、嘎子牌黃土窯魚、樊湖香牌武昌魚、楚仙牌魚面等特色水產品品牌近20個。特別是今年8月30日,德潤生態科技大冶有限公司與大冶市政府正式簽約,德潤大冶公司投資3.3億元的水產品深加工項目落戶該示范區,并正式注冊和全面啟動此舉成為該示范區建設的新引擎,2008年該市水產業總產值可望突破10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