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
9月份,全省各市對23個養殖品種(魚類9種,甲殼類6種,貝類5種,藻類1種,棘皮動物1種,兩棲類1種)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監測報告。
1病害測報情況分析
測報數據顯示:烏鱧、羅氏沼蝦、中國對蝦、大菱鲆、河蟹、刺參、海帶、海灣扇貝、蝦夷扇貝、櫛孔扇貝、牡蠣、縊蟶、中華鱉13個養殖品種沒有病害發生。草魚、鯽、鯉、鰱鳙、虹鱒、鱘、魴、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梭子蟹10個養殖品種發生了17種病害,其中細菌性疾病9種,病毒性疾病3種,寄生蟲疾病2種,原因不明病害2種,其它病害1種。測報數據顯示:病害種類較上月減少了4種。
1.1魚類病害發生情況
1.1.1草魚 發生了5種病害: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出血病和肝膽綜合癥。全省平均發病率為14.87%,比上月降低32個百分點。其中,草魚“三病"全省平均發病率為14.2%,發病區內死亡率為4.2%。
1.1.2鯉 鯉分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進行測報。池塘養鯉發生了5種病害:爛鰓病、腸炎病、中華鳋病、出血病和豎鱗病。全省平均發病率為8.5%,較上個月降低了8個百分點,全省平均死亡率為2.1%。
網箱養鯉發生了爛鰓病1種病害,平均發病率為2.12%,發病區內死亡率0.27%。
1.1.3鯽 鯽分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2種方式進行測報。其中,池塘養鯽發生出血病,發病率為1.17%,發病區內死亡率為6.78%;網箱鯽本月沒有發生病害。
1.1.4鰱鳙 發生了細菌性敗血癥1種病害,未造成嚴重危害。
1.1.5鱘 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發病率不高,僅為0.07%,發病區內死亡率4.32%。
1.1.6虹鱒 發生了細菌性腸炎病,全省平均發病率為O.15%,發病區內死亡率3.73%。
1.1.7魴 發生了出血病1種病害。發病率為4.77%,發病區內死亡率2.31%,未造成嚴重危害。
1.2棘皮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刺參由煙臺、威海、東營、青島、日照和濱州6市對刺參病害進行監測報告。本月刺參未發生病害。
1.3甲殼類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1.3.1日本對蝦 本月發生白斑綜合癥、紅體病和纖毛蟲病3種病害。平均發病率為3.4%,較上月降低了6個百分點,未造成嚴重危害。
1.3.2南美白對蝦 本月發生纖毛蟲病、桃拉綜合癥、紅體病、白斑綜合癥4種病害。全省平均發病率為1.9%。其中,白斑綜合癥和桃拉綜合癥二者并發癥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發病區內死亡率為42.7%。
1.3.3梭子蟹 本月發生軟殼病、牙膏病、乳化病、纖毛蟲病和原因不明病害。發病區內死亡率為4.7%,未造成嚴重危害。
2 10月份病害發生情況預測及預防措施
10月份氣溫、水溫繼續降低,晝夜溫差、寒流等因素易導致養殖動植物應激反應,造成經濟損失。根據往年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情況和今年病情發展的趨勢,10月份要加強對淡水養殖魚類“三病”防治。工廠化養殖海水魚類要繼續加強對大菱鲆細菌性腸炎病的防治。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時,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2.1安全規范使用藥物
10月份,水產養殖動植物持續上市,在生產中要嚴格遵守休藥期,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2.2加強日常管理
室外養殖魚類注意提高水位,防止寒流凍傷;甲殼類抓緊時間收捕。工廠化養殖魚類應加大換水量,勤倒池。
2.3爭取專業指導
發生病害時,及時與當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聯系,及時確診,對癥下藥,最大程度上降低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