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資訊: 11月8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對水科院南海所的“斑節對蝦全人工繁育技術”成果進行了鑒定。趙法箴院士為鑒定委員會主任。該成果得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和廣州市科技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該技術經過多年的系統研究,取得4個方面的創新性成果。一是在親蝦全人工培育方面,研制出提高斑節對蝦性腺成熟、產卵量和孵化率的營養強化劑,建立了斑節對蝦親蝦全人工培育技術;二是在苗種培育方面,闡明了WSSV在斑節對蝦育苗期的傳播途徑,建立了多種WSSV快速診斷與檢測方法。并建立了斑節對蝦無WSSV的健康苗種規;嘤夹g,制定了技術規程;三是在養殖技術方面,研發了有益微生物對養蝦池微生態系統的調控和水質凈化處理、養蝦池水體和底質理化因子的調控、斑節對蝦營養免疫調控等技術。通過技術集成,建立了以微生物調控為核心的斑節對蝦健康養殖技術;四是通過技術集成和創新,建立了斑節對蝦全人工繁育技術體系。該技術成果已在養殖生產上得到應用,得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項研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已獲受理的國家發明專利申請4項,發表論文46篇。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匯報,一致同意該技術通過鑒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