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膠東在線資訊:“專家給俺帶來了技術,沒有了后顧之憂,俺就放開手大干一場了!”在萊州市海廟村搞海參養殖的劉師傅說起這就喜上眉梢。近年來隨著萊州市漁業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往只能露天養殖的海參,被搬到了“海水工廠”,“這樣既縮短了海參的生長周期,又給廣大的漁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萊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近年來,萊州市積極探索海參工廠化養殖,跳出養殖大棚只能養殖大菱鲆、蝶魚類等名貴魚種的思維定式,鼓勵養殖戶做大做強海參養殖產業,并通過技術嫁接、資金扶持等措施,大力推廣了工廠化大棚養殖海參新技術。同時,該市還成立了4家水產養殖合作社,不但增強了漁民的抵御風險能力,還降低了海參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了海參的養殖效益。”
截至目前,萊州市工廠化海參養殖場已發展到了1000多家,養殖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年產量330多噸。僅朱旺村一家,工廠化海參養殖廠房就有200多處,每個廠房能容納14-15個水泥養殖池,可引入地下海水,并通過人工控溫、增氧、換水,為海參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加快生長速度,從而提高了海參的產量和效益。“看看我們這么大的規模,可想而知這種新模式是多么的成功了。”劉師傅自豪地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