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水養殖病害信息網資訊:
一、十一月份我省病害測報情況
十一月份我省測報的6個養殖大類,13個大宗養殖品種中,共測報到27個病害種數,其中病毒性病害2種、細菌性疾病11種、寄生蟲病10種、其它類疾病2種、真菌性病害1種、不明病害1種。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分別占了41%和37%。本月大部分品種的病害種數、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下降,但紫菜的爛苗情況仍然很嚴重,損失在增加。
(1)草魚——由三明、南平和龍巖測報。本月主要病害較輕,僅在龍巖發現少量赤皮病和不明病害;南平發現爛腮病和錨頭蚤病。整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37%和0.01%。
(2)鰻魚——由龍巖、南平、三明、莆田和淡水所五個單位負責測報。本月僅發生了爛鰓、敗血、鰓霉、寄生蟲病和消化不良,總體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6.94%和0.03%,死亡率有所下降。龍巖三明兩市均沒有發生病害;南平有少量寄生蟲病;莆田發生了敗血病和寄生蟲病;其余的病害均發生在淡水所測報點。
(3)大黃魚——由寧德測報,本月發病率最高的是刺激性隱核蟲病,上中旬比較嚴重,部分養殖區魚體全身布滿白點,發病率高達100%,但沒有引起繼發性感染,基本沒有損失,下旬開始水溫降低,白點消退。此外還有弧菌病和細菌性潰爛病。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39.51%和0.07%,死亡率沒什么變化,發病率升高主要是因為刺激性隱核蟲病。
(4)羅非魚――由漳州和泉州測報。本月僅漳州發生鏈球菌病,泉州未有病害發生,總體發病率為3.97%,死亡率為1.47%,較上月均有所下降。
(5)海水網箱魚類——由省水產所測報。真鯛發生了片盤蟲病,石斑魚發生了淋巴囊腫病。總體發病率4%,死亡為0.1%。較上個月有明顯下降。此外,漳州龍海市局部地區的黃鰭鯛爆發大規模的刺激性隱核蟲病,大量死亡,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達73.3%和38%。
(6)鰱鳙鯉鯽――由南平測報。本月僅發生錨頭蚤病,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3%和0%,較上個月均有大幅度下降。
(7)團頭魴――由南平測報。本月僅發生錨頭蚤病,總體發病率11.67%,較上個月下降,沒有死亡。
(8)對蝦——由漳州、泉州和廈門測報,漳州測報點發生了白斑病、弧菌病和紅體病;廈門僅發生紅體病;泉州未發現病害。本月總體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7.52%和7.19%,均略有所下降,以紅體病造成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中又以廈門的紅體病最為嚴重。
(9)青蟹――由漳州測報,本月發現纖蟲病,總體發病率為0.83%,死亡率為0.2%,均有下降。
(10)鱉——由龍巖和漳州(龍海市)測報,本月無病害。
(11)蛙――牛蛙由廈門測報,本月發生腸胃病,發病率3%,死亡率1%。
(12)鮑魚——漳州東山縣的工廠化養殖的鮑魚發生了弧菌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87%和1.04%,略有下降。
(13) 紫菜——由莆田、泉州和廈門測報,三地市均有嚴重的爛苗病,莆田的發病率和損失率分別是80%和55%,廈門為40%和25%,泉州為30%和10%。此外寧德的紫菜上個月發生大面積爛苗,本月已將剩余紫菜收獲。福鼎養殖面積5.3萬畝,損失約90%;霞浦養殖面積5.2萬畝,損失約60%,蕉城區和福安市沒有損失。
二、下一階段病情預測及防治建議
12月氣溫水溫繼續下降,天氣寒冷,魚類的細菌性病害有所緩解,但仍需謹慎防患。根據以外經驗,低溫情況較易發生水霉病,拉網后要用消毒藥進行消毒,預防水霉病的發生。此外,水溫降低,魚類腸道消化能力下降,易導致消化不良,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水溫在11℃以下,可適當停食。海水網箱養殖需密切注意1齡以上真鯛、大黃魚的棘頭蟲病,一旦發現有棘頭蟲寄生,及時采取藥餌殺滅。
冬季水產養殖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收獲后的池塘可以進行清理淤泥、重建水系,藥物消毒等工作。本月重點介紹水霉病預防方法:
1、除去池底過多淤泥,可用適量濃度的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2、扦捕、運輸后,用2%~5%食鹽溶液浸洗5~10分鐘,可防操作過程中魚體受傷。
3、控制好養殖密度,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抵抗力。
4、早期可用遍灑食鹽及小蘇打合劑(1:1)使池水成8×10-6的濃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