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實現持續性的發展,是擺在每一個企業決策者面前的難題。飼料工業在我國既是新興產業,又是綜合性產業,它起步遲、發展快,造成了政策、法規、管理、教育等諸多方面滯后的狀況,嚴重制約了整個產業向更高領域發展。因此,就飼料行業而言,除了加強內部管理,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業素質外,還必須加強支持體系的建設,才能促進飼料工業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根據我們正虹公司發展的實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推行種植業三元結構,緩解飼料資源短缺的矛盾
飼料工業是聯系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橋梁。飼料工業的興起帶動了養殖方式變革,同樣也要求種植業由傳統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二元種植結構向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的三元種植結構轉變,這是種植業的一場變革。在這個變革中,除了市場和經濟的杠桿作用外,政府的指導和宏觀調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大型的飼料企業,有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就近解決飼料原料的供應,是抗御市場風險、實現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農業也同樣因為種植結構的多元化,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企業與地方“雙贏”。
二、穩定支持政策
回顧我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飼料工業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除了市場需求的拉動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扶持。隨著飼料市場需求規模擴大,飼料企業無論是流動資金,還是設備更新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快速發展。但飼料工業發展時間短,又是微利企業,企業普遍自有資金少,自籌能力差,這就需要國家長期地穩定現在包括免稅在內的扶植政策,同時還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飼料工業專項貸款額度并實行統一管理,確保飼料行業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技術水平,確保我國的飼料工業能夠跨入世界的先進行列,實現由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轉變。
三、加強行業管理
我國飼料工業起步遲、發展快,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行業管理的滯后。因此,加強行業管理,建立健全行業管理新秩序,是使我國飼料工業走出目前混亂局面的唯一途徑。首先,要建立行業法規。有了法規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飼料行業的管理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其次,要加強飼料市場的規范,對飼料生產企業資格要進行嚴格的審批。由于飼料生產和市場沒有嚴格的法規規范,標準把關不嚴,這就造成目前飼料生產和市場管理混亂,使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既損害了廠家、特別是名牌企業的聲譽,又損害了用戶利益。因此,在飼料市場管理中,要建立一個專門的、統一的飼料市場管理機構,以改變目前工商、稅務、技術監督等職能部門多頭管理,但又未配備專門力量來管理龐大的飼料市場的局面。第三,加強監測,加大打假力度。對已經發現的假冒偽劣產品要毫不留情地銷毀,并予以嚴厲的處罰。同時,對目前社會上流傳甚廣的的假廣告、假評獎也應一并予以取締,不能姑息。
四、加強科研、科普工作
飼料工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又是跨行業、跨部門、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性行業。只有科學技術的超前發展才能帶動整個產業在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由于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的原因,我國禽畜飼養還不能走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經營之路,目前還是以農戶分散飼養為主,且大多數仍以傳統方式飼養。因此,必須十分重視推廣科普技術,提高農村飼養人員的水平,從而實現以飼料工業的發展來推動養殖業的繁榮,養殖業的繁榮反過來刺激飼料工業的進步。近些年來,我們正虹公司在開發飼料銷售市場中,成立專門班子——科技服務隊,為養殖戶提供品種、防疫、飼養方面的技術服務,使企業和養殖戶雙雙得益。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飼料生產企業中,技術人員比例都很小,對已有的新技術、新成果的吸收能力都不夠,更談不上開發新的產品。應盡快形成一種機制,使科研單位與生產企業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優勢互補,成果共享,企業和科研單位雙方都受益。同時,也應盡快把建立飼料專業院校的事項擺上議事日程,更好地發揮現有飼料科研單位和院校的作用,使之在飼料行業中占有應有的位置,為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為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湖南正虹飼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明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