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青島新聞網資訊:
牧海耕漁今年創匯12億美元
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黃聿頌接受早報記者專訪稱水產品出口創匯要繼續當全國龍頭
完成水產品出口創匯12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龍頭位置;推進大管島海域漁礁區、王哥莊海域漁礁區和嶗山海域漁礁區建設,完成礁體投放12萬方、礁船36艘;統籌漁港建設,完善膠南積米崖中心漁港建設,加快建設嶗山沙子口中心漁港,開工建設城陽紅島中心漁港、膠州東營一級漁港、黃島薛家島
一級漁港……近日,記者專訪了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黃聿頌,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局2009年的工作重點。
水產品實現產值100億元
2009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主要預期目標: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550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320億元,保持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水產品總產量完成105萬噸,實現產值100億元;漁民人均收入增長8%;完成水產品出口創匯12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龍頭位置。
黃聿頌表示,除了保持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外,市海洋與漁業局積極服務海洋經濟發展,推進海洋經濟強市建設。完善實施《青島市海洋功能區劃》,組織完成區(市)級海洋功能區劃的成果修定、評審和報批,建設與海洋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相適應的海洋功能區劃體系。完成全市工程用海資源調查和規劃,評價和評估沿海岸線環境、生態、資源現狀,科學劃定優先開發資源、限制開發資源和禁止開發資源,為海域使用審批提供依據。加強國家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建設與推廣,突出健全養殖用海管理體制、規范養殖用海申請審批、落實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劃定養殖用海區域和推進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等五個重點,實現養殖用海普查登記率100%,爭創全國一流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
提高災害預警預報水平
市海洋與漁業局將切實做好海洋防災減災,著力建設海洋生態文明。修訂和完善滸苔、赤潮、風暴潮等海洋災害預警體系,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海洋災害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海洋觀測預報業務體系建設,推進青島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建設,建立沿海區、市海洋環境監測站,建設完成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建設三期工程,在“一線、兩口、三海”(沿海一線,港口、排污口,海島、海灣、近海海域)布設100個監測點,加強海洋水文、水質、底質的監測預報工作,提高海洋災害的預警預報水平。
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
黃聿頌告訴記者,2009年市海洋與漁業局按照“品質調好,結構調優”的思路,加大漁業結構調整,推動漁業優化升級,推進全年養殖、捕撈比例達到76:24。
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完善建設青島市海珍品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青島市生態工程化水產養殖示范基地,規劃新建膠南刺參科技產業創新基地、即墨刺參設施化養殖基地、城陽池塘連片改造筏式養參基地等千畝以上養殖基地5處,帶動全市標準池塘養殖達到5萬畝。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方式,重點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廠化集約養殖和池塘化標準養殖,著力發展標準化、無公害、健康生態養殖,全年新發展標準池塘養海參3000畝、工廠化對蝦養殖1.6萬平方米。
擴大增殖放流規模
“調整海洋捕撈業結構,實施“并小建大、拆舊建新”,重點扶持150大馬力以上漁船更新改造和建設,穩步發展外海及遠洋漁業,減輕近海捕撈壓力。”黃聿頌說,該局將在2009年擴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規模,爭取投入800萬元在膠州灣、古鎮口灣、嶗山灣等海灣,組織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海蜇、梭子蟹、牙鲆等優勢水產種苗5億單位以上,修復近海漁業資源生態。積極抓好人工漁礁建設,推進大管島海域漁礁區、王哥莊海域漁礁區和嶗山海域漁礁區建設,完成礁體投放12萬方、礁船36艘。加快靈山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有效保護海洋生物資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