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安徽農業委員會漁業局資訊:2008年安徽六安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認真組織實施漁業“三進”工程,加大漁業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注重科技投入,著力抓好水產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全年完成水產品總量23萬噸,較上年增長5%,實現漁業產值20億元,漁民人均漁業收入5710元。主要特點:
一是龍蝦養殖如火如荼。該市舒城千人橋鎮、城關鎮的幾位龍蝦養殖大戶投資都在百萬元以上,新建養殖場地均在500畝以上,千人橋鎮新豐村已形成2000多畝的龍蝦養殖集中區域;羟窨h西湖鄉、新店鎮群眾利用天然河道和灌溉渠系,改建成連片的龍蝦養殖基地,金安區張店鎮、金寨縣城關鎮的稻田龍蝦養殖不僅規模大而且較為規范。全市龍蝦養殖總面積3萬畝以上,產量可達6000噸。
二是河蟹養殖另辟溪徑。河蟹養殖主要基地安豐塘、瓦埠湖、城東湖、城西湖的承包大戶,克服雪災帶來的影響,主動尋求與江浙滬一些河蟹養殖大戶、苗種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合作,積極補放優質蟹苗,強化養殖管理。裕安區的一些養殖大戶利用一些中小水庫和汲東干渠等水面,開展河道圍網養殖,形成30公里河蟹養殖帶。
三是鮰魚養殖再露生機。在鮰魚出口遭遇寒流的情況下,一方面主動與省內各大加工企業接洽,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國內消費市場。目前該市主要鮰魚養殖基地已與合肥、武漢、成都等地建立了穩定的銷售關系,上半年價格迅速回升,農戶養殖積極性提高。全市水庫鮰魚養殖基本保持去年同期水平,今年產量4000噸以上。
四是漁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體現在名優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和休閑漁業發展上。全市名優養殖面積達到45萬畝,占養殖總面積的45%以上,其中河蟹養殖16萬畝、龍蝦養殖3萬余畝、黃鱔養殖6000畝、甲魚養殖7000畝、其它名優水產養殖20余萬畝,名優水產品產量達到9.2萬噸,占水產品總量的40%以上;羯仅狋~企業今年土池養鰻達到2000畝以上。霍山鰻魚已走出活鰻出口、烤鰻出口雙行線,今年活鰻產量3000噸,加工烤鰻1500噸,產值可突破1.5億元。水庫優質鰱鳙養殖大規格魚種投放量明顯加大,五大水庫大規格鰱鳙魚全部實現訂單銷售、周年化均衡上市和塘口提貨直供滬寧高端消費市場,均價格穩定在14元/公斤以上。全市建有休閑、垂釣、餐飲基地60余處,年接待人員近10萬人,年產值225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