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食品產業網資訊:2008年年初50年不遇的冰雪災害,給黔東南州漁業生產帶來嚴重打擊,冬季稻田里的魚類凍死過半,受災面積達50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0余萬元。在災害面前,全州水產工作者在州畜牧獸醫局的領導下,科學合理安排漁業生產,找準發展方向,實現了水產品總產量 15358 噸,同比增長3.21%,漁業總產值2.07億元,同比增長10.55%的好成績。
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是主抓大水面健康水產養殖項目,引導帶動規模發展。三板溪水庫2006年1月下閘蓄水后,形成26.16億立方米的水體、寬達85平方公里的水面資源,涉及17個鄉鎮約10余萬人口搬遷和2萬移民的生產生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庫區漁業的發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有規模地發展不投餌健康網箱養殖項目。省漁業主管部門投入70萬元,地方政府投入32萬元,養殖公司和農戶自投97萬元,進行了9.7萬平方米的網箱養殖,項目涉及養殖農戶206 戶、1300多人,2008年產魚800余噸,產值216余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全州有計劃、有規模的發展了大水面健康不投餌網箱養殖24.72萬平方米,攔網養魚1.04萬畝,大水面投餌網箱養魚8311平方米,戶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二是穩步推進稻田生態養魚向產業化、規;l展。稻田養魚作為黔東南州漁業生產的重要版塊,產量占全州水產品的75%左右,養魚面積占全省的70%左右,生產的綠色無公害水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田魚價格2008年與2007年同期相比略有上漲,不同種類稻田魚的價格穩定在7-9元/公斤左右,比池塘養的魚高出6-10元/公斤以上,具有很好的市場和價格競爭優勢。全州完成常規稻田養魚100.22萬畝,產魚2505.5噸,產值達7000余萬元。
三是抓好健康特色水產品養殖。今年在鎮遠、臺江、岑鞏、三穗、黎平、榕江六縣開展了名特水產品養殖和推廣,養殖生產鱘魚、云斑鮰、湘云鯽、大鯢、鳊魚、南方大口鯰、泥鰍36.85噸,起到了良好的推廣帶動效果,為今后健康特色水產養殖打下良好基礎。
四是抓好養殖品種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養殖品種,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名特品種的養殖推廣,如:團頭魴、斑點叉鮰、云斑鮰、武昌魚、鱘魚、南方大口鯰、泥鰍、湘云鯽、異育銀鯽的養殖。
五是抓好科技興漁工程,確保水產向生態、健康養殖方向發展。生產發展,科技先行。今年全州加大了培訓力度。據統計,今年全州共舉辦各種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197期次,培訓15098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2540份,為該州漁業發展做了大量科技推廣和宣教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