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臺灣海峽是兩岸漁民共同作業的海域,其中的漁業資源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財富。然而,臺灣海峽的海洋漁業資源有日益衰退與枯竭的趨勢,已成為兩岸關注的焦點。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戴天元研究員也向我們表示了他的擔憂。他認為,當前全球性的漁業資源面臨過度捕撈、近海陸源污染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臺灣海峽也不例外。
在采訪中,戴研究員告訴我們,其實早在1995年,兩岸的專家學者就已經對如何聯手開展海峽漁業資源的養護問題進行了探討。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至2003年12月才舉辦了“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研討會”,那次研討會由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廈門大學、福建省海洋研究所主辦,在廈門大學召開。臺灣方面則是由臺灣海洋大學李國添校長率團參會。會上專家學者發表了論文,并簽訂了相關的協議書。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兩岸的學者也一直保持著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一直到2008年10月31日,臺灣海洋大學在金門召開 “第三屆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管理研討會”,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有來自大陸的官員和專家,也有來自臺灣的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各縣市政府的官員以及專家學者,共40多人。在這次的會議上,由于大環境的改善,兩岸關系的緩和,使得兩岸的漁業合作產生了積極的成效。會議除了研討雙方聯合開展研究的課題內容外,還增加了海洋漁業管理事務內容。研討會在取得廣泛共識的基礎上,最后形成了“會議紀要”,并被寫進了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建議”中。戴研究員作為長期從事海洋漁業研究多年的學者,也是這次會議的參與者,他認為這次會議對于兩岸的漁業合作意義重大。
在參加會議的過程中,臺灣同胞的周到熱情也讓他十分的感動,而這一份熱情也讓他更加感覺到臺灣民眾對于兩岸交流合作的積極成果落到實處有著很大的期許。
就像戴研究員說的那樣,兩岸之間的漁業合作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以往兩岸都在采取各項漁業資源的保育及管理措施,并且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兩岸因分隔分治之故,各項漁業資源的養護及管理措施并沒有共同一致的協調行動,這就使得養護管理沒有明顯成效。這一點,作為一名海洋漁業的研究者,戴研究員也倍感無奈。
但是,在戴研究員眼里,這一切已經都在慢慢的發生變化,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出現了歷史性機遇,在兩岸人民共同期盼與兩岸雙方努力下,兩岸協商得以恢復并取得重要成果,多項便民利民的措施陸續實施。而兩岸專家對于海洋環境保護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將不再僅僅局限于紙上談兵,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將兩岸的漁業合作真正的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也為漁民朋友 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于兩岸今后的漁業合作發展之路,戴研究員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說希望兩岸能繼續深入的進行合作,一步一腳印的實行,拿出一些實際的對海洋環境和漁民生產生活有幫助的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