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農產品加工網:當前,由于金融風暴日益向實體經濟蔓延,水產品市場也日漸顯露出市場疲軟、成本上升、企業競爭加劇、發展環境趨差、發展后勁乏力等新問題。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09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時明確指出,雖然我們面臨著保增長的繁重任務,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方向不能動搖。對于水產業來說,也必須注重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進產業盡快走過風暴,走向曙光。
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
養什么魚好?養什么魚能賺錢?這要求我們時刻掌握水產品消費需求、選準養殖品種、創新養殖方式。通過近年來水產業發展的情況分析,一方面,常規魚類不能丟。各地的常規品種價格相對穩定,關鍵要加強結構性調整,因時因地找準其賣點,以創新點及漁文化助推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名優品種要適度合理發展。據有關專家分析:一是養殖淡水蝦類仍是熱點。我國淡水蝦市場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上海和浙江等地區。養殖品種主要有羅氏沼蝦、青蝦、澳洲淡水龍蝦等。目前價格相對穩定,但關鍵需注重苗種生產,銷售時盡量避開集中上市,以規避風險。二是龜鱉養殖風險與利益并存。甲魚養殖技術的提高和品種的優化迎合了時尚消費,價格將穩中趨高。人工養龜作為新型產業正在我國悄然興起,其中金錢龜、鱷龜市場尚可期待,但不可盲目跟風。三是規范化鱘魚養殖市場潛力巨大。像中華鱘、史氏鱘、歐洲鱘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某些關鍵技術已經取得突破,目前投資鱘魚養殖業從市場角度來講是較佳的時機。四是觀賞魚養殖前景看好。隨著人民群眾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生活質量也得到大幅度改善,養殖觀賞魚有著較好的前景。五是養殖淡水名優品種大有可為。像鱖魚、鱸魚、黃鱔、鳊魚、銀魚、黃顙魚、羅非魚等名優水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養殖呈穩定發展態勢。
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全面提升消費信心
水產品質量是水產品的生命線,也是養殖經營者的生命線。近年來,我國漁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但小規模分散式的經營方式仍占主體,標準化、集約化加工生產的要求與傳統分散的水產養殖生產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在全國水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的大趨勢下,當前水產品質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隱患,水產品國際貿易市場仍面臨質量安全因素不穩定的巨大壓力。水產企業或經營者應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建立自身的質量保證體系,管好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流程,著重加強投入品的使用與管理,確保從“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監控、確保產品的健康和產業的健康。
搞好國內市場開發開拓國外新興市場
首先是國內市場。目前國內市場對水產品的消費需求尚不旺盛,尤其是農村市場需求始終處于原始的疲軟狀態。所以,一方面要搞好水產品的消費與引導。既要宣傳水產品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安全,又要強調市場的開拓引導。另一方面,要搞好國內市場開發。目前國內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少而不規范,尤其是農村市場還具有巨大的潛力。所以,必須從思想上、戰略上、行動上重視大型水產品市場建設和農村市場建設,形成系統的市場開發行動方案,通過宣傳引導,實現擴大內需,培育壯大水產品市場。其次國際市場。在穩定現有市場的條件下,努力開拓新興水產品出口市場,選擇和開發多國市場、多地區市場。研究國際市場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衛生質量法規、標準等內容及變化,引導漁農以銷定產和企業捕捉國際商機,生產適銷對路的水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