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億年前化石中發現生物最早交配證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19日表示,兩條懷孕的盾皮魚化石殘骸顯示,讓雌性體內卵子受精的交配行為擁有的歷史較人們此前認為的整整提前了3億年。
澳大利亞和英國科學家對距今3.8億年“戴盔披甲”的盾皮魚化石進行了研究,在意識到兩條魚都已懷有身孕(體內發現晶胚)時,他們最初也是迷惑不解,一度認為兩條魚在受精前就已產卵。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科學部負責人約翰·朗(John Long)表示:“發現晶胚的時候,我們便知道它們進行了體內受精,但它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約翰撰寫了一篇有關此次發現的論文,刊登在19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在對雄性盾皮魚的骨盆再次進行檢查后,科學家獲得了有關受精的新信息。通過觀察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標本,他們意識到雄魚骨盆長有一個在雌魚身上看不到的鰭。據猜測,這個鰭的功能應該是在受精時“抱緊”雌魚,這一點與鯊魚非常類似。約翰說:“這些魚長有一個額外的大骨并與骨盆相連。但人們并未發現,因此沒有加以確認。簡單地說,我們重新解釋了盾皮魚的骨盆結構,并揭示它們擁有一種交配方式。”
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澤里納·約翰遜(Zerina Johanson)與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凱特·特里納吉斯蒂克(Kate Trinajstic)參與了此項研究。他表示體內受精的發現說明“交配行為開始的時間要遠遠早于我們所認為的。”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原以為這些早期魚類動物會采取一個更為原始的生殖方式,即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結合,結合后孕育的晶胚在體外發育。”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有機體進化生物學教授佩爾·阿希爾伯格(Per Ahlberg)表示,對于研究早期脊椎動物進化,這一發現可能具有意義深遠的含意。他在《自然》雜志中寫道:“有時候,偶爾得出的一項發現會讓我們在了解,一些已滅絕有機生物種群生物學特性的道路上邁出更為堅實一步。約翰及其同事便得出了這樣一種發現。”阿希爾伯格并沒有參與此項研究。
2008年,約翰第一次對盾皮魚這種古魚的生殖能力產生興趣,當時他的研究小組在西澳大利亞Gogo挖掘現場發現了第一個體內含有晶胚的盾皮魚化石。這些距今3.8億年的盾皮魚化石被視為在澳大利亞出土的最為重要的發現這一,所發現的雌盾皮魚則被冠以“世界已知最古老脊椎動物母親”頭銜。
自1986年以來,約翰就在這個挖掘現場工作。據信,這個挖掘現場曾經是古代熱帶礁的家園,與現在的大堡礁不相上下。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化石進一步了解盾皮魚處在頜類脊椎動物進化鏈條中的哪一環,并確定它們是與鯊魚和鰩魚血緣關系更近還是其它類似金槍魚和劍魚的多骨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