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華網資訊: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宣布,菲律賓西部巴拉望省漁民已同意每年少捕撈約175公噸石斑魚(約占該地區石斑魚總產量的25%),以維護海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巴拉望海域是菲律賓最重要的漁區,該國海產品產量半數以上來自這一海域,但過度捕撈以及對魚類繁殖地的破壞已嚴重威脅該海域的生態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珊瑚魚保護項目專家杰弗雷·穆爾東說,巴拉望海域去年石斑魚的產量約為700公噸,超出該海域石斑魚群可承受捕撈量的4倍之多。
穆爾東說:“除非我們立即采取行動保護海洋環境,否則巴拉望海域漁業資源在2020年之前就將耗盡。”
據介紹,絕大多數菲律賓出產的石斑魚為野生石斑魚。世界自然基金會已將石斑魚161個品種中的20種列為瀕危物種,而這些品種往往被視為海鮮中的極品,暴利驅使漁民到巴拉望海域大肆捕撈。菲律賓方面已加強了海域巡邏,阻止外國漁船駛入。
菲律賓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巴拉望海域尤以豐富的漁業資源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態珊瑚礁群聞名于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