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荊楚網-湖北日報資訊: 12日上午,2009年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櫻桃園碼頭舉行,由三峽總公司中華鱘研究所人工繁育的12萬尾中華鱘和2000多尾胭脂魚通過40多位志愿者的傳遞,沿著專用滑道回歸長江。
據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肖慧介紹,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和胭脂魚是去年11月孵化的魚苗,12萬多尾中華鱘平均體長達到16厘米,達到放流要求,本次放流的時間也是經專家分析論證確定的。
中華鱘研究所1982年成立以來,依靠先進技術加強長江珍稀瀕危魚類的繁育保護,先后取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30余項,目前已累計人工繁殖放流中華鱘500余萬尾,三峽總公司為此投入專項經費達3700余萬元。
據悉,三峽總公司4月中旬還將進行一次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屆時放流的中華鱘魚苗平均體長將達30厘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