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南經濟報資訊:海南經濟報昨日報道了儋州市新州鎮新英灣一帶出現大批死魚事件,原因未明。記者23日獲悉,早在今年2月8日,儋州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就接到村民投訴,反映新英灣北門江水質受污染。該局隨后作出了調查報告,稱北門江各監測河段屬于中度污染,不適宜漁業養殖。
另悉,之前發生的大批養殖文蛤死亡事件,原因已經查明,系死于病害,與水質無關。
北門江中度污染不適合漁業養殖
據了解,接村民投訴后,儋州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即組織監察大隊和監測站人員沿北門江一路排查,2月11日再次派員復查,并采集水樣進行化驗分析。2月23日,該局作出了《關于新州鎮黃玉村委會魚塘死魚案件的水質調查分析報告》并上報。
報告稱,影響并導致北門江淡水水質劣化的因素有幾方面:那大鎮等地每年排入北門江生活污水2741.9萬噸,沿岸的那大糖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每年排入北門江的廢水233.35萬噸,再加上由于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河水,超過了河水的自凈能力。
報告指出,近幾年,北門江各監測河段屬于中度污染。目前,北門江淡水資源不適宜漁業養殖。
大批文蛤系死于病害與水質無關
記者同時了解到,3月11日,新州鎮人民政府向儋州市政府送了《關于新州鎮新英灣文蛤大面積死亡的情況報告》,請求市政府派出有關職能部門專家,對新英灣文蛤大面積死亡情況進行調查,查出死因。
3月22日下午,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國良接受海南經濟報記者采訪時稱,有關新英灣文蛤大面積死亡一事,有關專家調查認為,文蛤并非死于污染,而是由于養殖密度過高,加上長年養殖,土層得不到休養而產生了病害,文蛤是死于病害,與水質無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