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舟山日報訊:養殖大黃魚過去因大腹便便被戲稱為“老板魚”而乏人問津,嵊泗藍海洋生態養殖公司采用“瘦身術”養殖大黃魚,使其體形修長,肉質更接近野生大黃魚,價格要比福建、象山等地的養殖大黃魚高出一倍。藍海洋公司總經理柴國良介紹,上月底,公司已把該項技術作為產業化示范項目向省里申報。
柴國良介紹,傳統的網箱養殖大黃魚,放養密度高,全程依賴人工投喂餌料,大黃魚吃多動少,體內油脂含量高,影響品質。
要讓大黃魚瘦下來,就先要讓它感到饑餓。從2007年開始,藍海洋公司改良大黃魚投喂餌料的方法:原先是每天喂兩次,現在是每天喂一次,等到快要銷售時,改成兩天喂一次。餌料也改成了鮮活小雜魚,增加大黃魚攝食難度,從而加大運動量。今年,藍海洋公司又與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合作,形成了海水養殖大黃魚肌肉品質評價體系、大黃魚的養殖補償機制等一整套養殖“瘦身術”。
嵊泗海域水質優良、流速快,這也為養殖大黃魚“瘦身”提供了良好條件。半放養的大黃魚生長在嵊泗外海海域,水深20米至50米,大黃魚活動空間有3000 立方米左右。養殖區域內平均潮水流速達到每秒1.2米,而淺海區域只有每秒0.6米的潮水流速,半放養大黃魚在湍急的潮水中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因此不會像淺海養殖大黃魚那樣猛長脂肪。
近兩年來,藍海洋公司大黃魚銷售量在70噸左右,產值300多萬元。“大黃魚‘瘦身’后,重量降了,價格升了,該公司養殖的大黃魚價格要比福建、象山等地的養殖大黃魚高出一倍。”柴國良介紹,相關部門和專家多次檢測后認為,藍海洋公司引入“瘦身術”養出的大黃魚色澤、口味等各方面均接近野生大黃魚,為目前國內養殖大黃魚中品質最好的。
柴國良表示,如果大黃魚“瘦身”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范項目得到省里批準,必將帶動全市大黃魚養殖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