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農民日報資訊: “吆喝———刀子(鯽魚)、花魚(鯉魚)哦———”10多條魚鷹船上,漁民們大聲喊著原始的“捕魚號子”,用腳使勁地踏著船板,發出有節奏的響聲,細長的竹篙同時將魚鷹“捺”入水中。這是筆者4月16日在江蘇省興化市李中鎮水上森林公園內看到的一幅原生態的捕魚圖。參加中國·興化“千島菜花、水上森林、文化興化”攝影展的眾多攝影家們迫不及待地拍下了一組組精彩的鏡頭。
據在場的興化市水產局副局長宋加宏介紹,近年來,興化市全面開展了“清潔家園、田園、水源”的“三清”活動,水質得到了大大改善,河里野生的魚蝦多了起來,本來已經“洗腳上岸”的漁民們又“重操舊業”,目前全市從事水上捕撈的漁民近萬戶,比去年初增加了近1000戶約4000人。
在清澈見底、水草叢生的李中河上,我們見到了沙溝鎮老漁民陳紅兵,他正在給“卡”上裝餌料。這種叫“卡”的捕魚工具,是用“八”字型的毛篙皮做成的,餌料放在一個小套子里呈“11”型,一旦魚咬鉤了,套子松開正好“繃”住了魚的嘴。“卡是專門捕野生鯽魚的,現在塘里養殖的鯽魚每公斤市價10元左右,而野生的20-22元。”他說,過去河里是“千網萬籪”,到處“護養”,他不得不改行做販魚的生意。現在河里的障礙全部清掉了,魚蝦漸漸多起來了,前不久,他帶著一家四口又回到了家鄉,干起了捕魚的老本行。據沙溝鎮金星村支部書記李洪發介紹,原水產村的532戶漁民中有350多戶從事水上捕撈,其中50多戶是“重操舊業”。
興化市環保局局長趙詩坤說,全市2393平方公里的幅員中,水域面積占了近1/4,保護水源是環保部門“頭版頭條”的任務。近兩年來,先后拒絕審批143個重污染項目,總投資額達15億元;整治、關閉、取締不法排污企業2100多家,新上治污設施760多套;關閉取締了城區飲用水廠上游的73家污染企業,以及污染嚴重的城區東郊廢品市場;開展農村河道疏竣和“三水一萍”的清理,全市30萬畝的主要航道和村莊河道全部“退養還水”。
看到老漁民重操舊業,新一代“準漁民”也紛紛“試水”。周奮鄉時堡村的不少青年都有一手用“甩鉤”捉鱉的絕活。青年農民汪三看到河里水草叢中不時有老鱉活動,便組織了一個10多人的“捉鱉隊”,騎著摩托車四處“打鱉”,老百姓稱他們是“捉鱉游擊隊”。目前興化市場上野生老鱉的價格是每公斤260-280元,打得最多的每人一天分了200多元。有時還有養老鱉的老板請他們去幫助捉鱉,收入不菲。
如今,漁民們再也不是“一支毛篙兩支槳,一條小船漂四方”的“魚花子”了。他們絕大多數都添置了機動的掛槳船,有的還用上了摩托艇。賣魚也告別了“提簍小賣”,而是與經營戶結成了聯合體。沙溝鎮28個水產批發商與3000多個水上捕撈戶合作,每天向全國市場提供10噸以上的野生水產品,僅野生龍蝦每天的供貨量就達到2噸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