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汕尾市黨政信息網資訊: 汕尾市城區加大服務力度,大抓技術革新,海養業穩步發展。今年1至4月份,全區水產養殖產蝦、魚、蟹和鮑魚、海膽等高檔海鮮1.89萬噸,創值9300萬元。
近年來,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油價居高不下,漁民出海捕撈效益不佳。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海產品出口價格下降。對此,該區于今年初在大抓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扎實從加強服務入手,促使海水養殖增產增效。他們針對出口對蝦等海養產品出口價格不夠理想的實際,指定農科人員深入各地,指導和幫助各養殖戶改“單一精養”為“混合精養”,即把原來精養對蝦的池塭改為蝦、蟹、蠔等混養。這樣,使蝦、蟹在同池共存中增加了蝦的活動,提高了成活率,減少了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同時,通過蠔對微生物的捕食使池水得到凈化,該鎮降低了生產成本,收到一舉三得的良好效果。紅草鎮利用此法提高了產量,增加了收入。該鎮3000多畝精養蝦池搞混養之后,蝦、蟹、蠔相得益彰,達到錯開收獲期、產品質量好、銷路暢旺和價格不菲等目的。今年1至4月,該鎮共生產各類高檔海鮮4500噸,創值3850萬元。
該區還經常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養殖場戶加強調研指導,并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和講座等,對全區養殖戶特別是轉產轉業漁民進行全面培訓,指導各養殖場戶及時排淡、補咸、噴灑藥物和補苗培苗等,及時改進管理方法,確保對癥下藥,管養得當。同時,他們還請南海水產研究所等的專家前來調研,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實地技術指導,使各養殖戶更好掌握和采用粗養、精養、培苗、吊養、寄養、混養等養殖技術和方式。既提高產量,又保證產品質量,捷勝鎮對931公頃養殖面積實行全方位科學管理,促使精、粗養均獲好收成。今年頭4個月,在鮑魚養殖成本提高,好些養殖場暫停產或半停產的情況下,還收成各類海鮮1604噸,創值2637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