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文匯報資訊:“忙歸忙,勿忘六月黃”,這是老饕們的一句名言。再過一個月的光景,“六月黃”就可爬上市民們的餐桌,上海市河蟹協會日前向記者介紹了2009年的“蟹況”:今年,河蟹協會確定了“兩保”的指導性目標,即養殖面積保100萬畝,養殖產量保1萬噸,指導養蟹戶要充分發揮上海特有的河蟹種源優勢、養殖技術優勢、市場營銷優勢、養殖基地優勢、政府扶持支持的優勢,做大河蟹產業。
“崇明蟹”遭遇“史上最難”
上海河蟹業經濟多年來連續保持平穩發展局面,全市養蟹總面積達到104萬畝,年產河蟹總量1.2萬噸,總產值達8億元。但去年下半年以來,本市河蟹業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協會道出了其中緣由:一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二是2008年歷史罕見的雪災使全國養蟹行業經濟效益不理想,影響了養蟹戶的積極性,一部分養蟹企業或老板因效益不佳而退出了養蟹行業。三是今年以來一部分重點養蟹湖泊大幅減少養蟹面積,如江蘇太湖2007-2008年圍網養蟹面積分別為21萬畝和17萬畝,今年則只有4.5萬畝,而陽澄湖也從8.5萬畝調減到3萬余畝———二大湖泊合計減少面積20萬畝左右。
受上述三大因素影響,去年上海特別崇明蟹種的銷售遭遇“史上最難”,價格創歷史最低,培育蟹種的企業和養蟹戶出現虧本面則最多,對上海新一年河蟹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難度。
“崇明蟹”出島享“優先通道”
針對今年蟹種銷售難的不利形勢,河蟹協會想法設法拓展營銷渠道,先后把瀛螯牌蟹種價格和可供量上網發布可供信息,向重點養蟹地區的六個省市的十六個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郵發了本市蟹種可供信息的函,協調解決崇明養蟹戶出島賣蟹優先通道,還組織部分合作社成員赴山東、江蘇等地聯系蟹種銷售和洽談合作開發成蟹養殖事宜。
事實上,為了幫助上海河蟹特別是崇明蟹“出島”,河蟹協會在今年初分別召集了重點8個地區養蟹企業、合作社和養蟹戶以及協會技術顧問組專家,召開了四次座談會,組織引領養蟹企業、合作社和養蟹戶,就當前突出的蟹種銷售和新一年生產落實工作進行動員,就養蟹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并分析了養殖生產現狀、河蟹加工發展、市場網絡建設和面臨的困難等。
在調研基礎上。協會研究提出了關于發展上海河蟹產業政策扶持的建議,并上報政府有關部門。養蟹重點地區的崇明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親自參加座談會,在傾聽蟹農呼聲的情況下,要求盡快出臺意見,把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河蟹協會組織養蟹企業代表和專業養蟹大戶先后考察查訪了江陰小湖市場、上海銅川路市場、廣州、深圳河蟹市場銷售情況以及上海部分農產品銷售連鎖門店,并引導企業和蟹農商品蟹銷售本著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拓展境外市場的方針,將產品進超市、入飯店、走境外,并在全國部分大中城市建立銷售網點,在養殖湖區設立河蟹專銷點,以此促進河蟹市場銷路,使商品蟹能賣得了、賣得好。
確保“崇明蟹”安全可靠
除了解決當下的問題,協會還從長遠著手,全面實施河蟹品牌戰略。
為宣傳上海優質蟹苗種和實施跨地區經濟合作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拓展市場,協會不但在崇明、上海、北京、香港、安徽等地召開了推介會、信息發布會、研討會,而且還配合政府主管部門舉辦河蟹苗種推介會暨生產質量安全研討會,邀請五省一市相關水產主管部門的領導、企業代表、新聞媒體等100余人參加會議,進一步宣傳河蟹種源品牌,讓全國養蟹企業和老板了解上海、認識上海、看好上海的瀛螯優質蟹種。
河蟹質量安全是上海發展都市型現代漁業的需要。為做好本市河蟹養殖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河蟹協會專門制訂了監管工作計劃,對確定的首批12個規模化養殖基地,近1萬畝面積,組織質量檢測。據了解,23只送檢樣品經市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均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
協會還組織對規模化蟹種養殖基地進行了水質檢測,對養殖投入品即漁藥、飼料進行了抽檢,對各基地養殖檔案記錄進行了查閱。同時建立了以河蟹標準化生產、執法監督管理、信息管理、誠信生產經營為主要內容的蟹種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建設,促進了企業和蟹農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確保了健康養殖和產品的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