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日報資訊:5月11日,泗洪縣恒瑞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螃蟹出口基地,1000多盒活體螃蟹在泡沫箱內躁動。“這批螃蟹全部出口韓國,今天夜里就可以到達連云港碼頭等待檢驗檢疫,估計明天下午就可以端上韓國市民餐桌。”公司負責人唐存才高興地說。
記者細看即將出口的螃蟹,驚奇地發現,“整裝待發”的螃蟹規格清一色都在100克左右。唐存才解釋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他們的消費觀念不一樣。韓國和日本,他們喜歡消費100克左右的螃蟹,而香港等地區則喜歡消費400克以上的大螃蟹。”
泗洪縣水產局提供的資料表明,去年全縣出口螃蟹800多噸,150克以下規格的螃蟹占六成。
該縣讓“另類”螃蟹走出國門的另一招,是做足螃蟹加工文章。
早在1998年,省淡水研究所就派研究員曾漪青等常駐泗洪楠景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攻關。針對華人的口味特點,他們將螃蟹煮熟,采用多種輔料調制,做成香辣蟹,經罐裝或真空包裝后打入國外名牌超市;他們又用韓國醬油等20多種配料與中小規格生料螃蟹進行科學配方,通過新開發的獨特的加工工藝,先后研制出鹽汁蟹、醬汁蟹系列罐裝產品,深受韓國和日本消費者的青睞。
對螃蟹粗加工同樣讓泗洪人覓得商機。從2006年開始,宿遷楠景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拿到了韓國訂單:對螃蟹進行“單凍”。將準備出口的活體螃蟹,進行五花大綁后,單個分開放在盤子里面,放進冷庫進行冰凍。螃蟹被凍僵后,放入包裝箱內出口。“雖然是簡單粗加工,但出口到韓國做火鍋底料,銷售行情一直看好。去年以來,我們出口‘單凍’螃蟹60多噸。前不久,我們又和韓國經銷商簽下訂單,今年出口‘單凍’螃蟹將不低于200噸。”宿遷楠景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袁家建十分自豪地說。
養殖模式的創新,也是泗洪螃蟹常年不脫銷的原因之一。
“以前,用大量水草、山芋等飼料喂養螃蟹。結果呢,產量雖然上去了,但螃蟹個頭小、品質低下,經濟效益差。而且,這樣養殖出來的螃蟹體質差難以越冬。從2000年后,蟹農認識到這一點,想方設法改變飼養方式,著力打造泗洪洪澤湖‘金水牌’大閘蟹品牌。他們把螺螄、雜魚等作為螃蟹的主飼料……”泗洪縣水產局副局長李國祥說。泗洪蟹農采用“小區”養殖螃蟹,養出了備受消費者青睞的“野生”螃蟹。所謂小區,就是在洪澤湖淺水灘按照500-2000畝為養殖單位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養殖小區。區與區之間留有通道,便于生產、行船以及泄洪。定期對塘口輪換養殖,即將已經連續多年養殖的塘口空置出來,及時在塘口里栽植水草,通過塘口“休養”,來繁衍野生雜草,凈化水質,還原大湖原生態本色。塘口經過一年“休息”后,次年春在空置的塘口里投放螃蟹。然后,再將上年養殖的塘口進行“休養”。這種環境中喂養出來的螃蟹自然“野味十足”,因此被韓國消費者譽為“放心螃蟹”。據統計,全縣小區養殖螃蟹面積近16萬畝。
泗洪螃蟹能夠一年賣到頭,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叫“暫養”。即到了深秋至初冬季節,蟹農將捕撈上來的螃蟹公母分開,放進池塘飼養或網箱暫養,然后根據市場行情,或螃蟹經紀人需要,隨時捕撈上來出售。這樣往往能賣上個稱心如意的價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