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日韩国产另类,香蕉碰碰人人a久久动漫精品,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激情视频,海外加速器试用三天

首頁 | 水產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技術 | 對蝦網 | 會議展會 | 水產視頻 | 水產論壇

企業推廣

  • 資訊
  • 技術
  • 產品
  • 企業
  • 招聘

搜魚高級搜索對蝦  羅非魚  金鯧魚  草魚  石斑  泥鰍  黃鱔  海參  小龍蝦  鰻魚  大閘蟹  

中國水產論壇
當前位置:首頁 > 水產新聞 > 國內新聞 > 綜合新聞 > 正文

欽州市欽南區基層水產畜牧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

發布時間:2009/5/24 8:32:44  來源:生意社  編輯:吳佩佩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0)
旺旺好漁資電商平臺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生意社消息:廣西欽州市欽南區是2008年全國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部級試點縣之一。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懷和指導下,2008年6月我區組織了項目申報并獲得了批準,欽南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作為項目組織實施單位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工作。項目開展實施以來,我們認真按照農業部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全區17個基層水產畜牧獸醫站為對象,推進基層水產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精簡機構,建章立制,量化任務,提高效能,建立暢通高效的需求獲取機制,創新技術推廣方式方法,并部分完成了工作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現將所做工作主要匯報如下:

  一、欽南區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

  欽州市欽南區是1994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并于同年10月26日正式掛牌建立的縣級行政區。欽南區位于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是一個集臨海工業園區、濱海文化旅游勝地、廣西沿海交通樞紐、大西南最近接海點等眾多功能與優勢于一身的北部灣(廣西)經濟區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心區。

  欽南區地處亞熱帶,受海洋性季風氣候調節,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天藍水清,風光秀麗。欽南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完全縣級建制區。全區總面積2255平方公里,人口56萬,其中農業人口40萬,現轄12個鎮、1個華僑農場和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有8個鎮地處沿海,海岸線長達520.8公里。享有“中國大蠔之鄉”、“全國優秀郊縣(區)”、“全國科普示范縣(區)”、“廣西區漁業十強縣”等美譽。

  欽南區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廣西沿海地區的中心位置,距離首府南寧市100公里左右,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及華中廣大地區,東鄰珠江三角洲,地處中國大陸東、中、西三大地帶的交匯點,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既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又是促進中國-東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橋梁和基地。

  2、自然條件

  欽南區屬亞熱帶氣候,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特點。全區地貌以低矮丘陵為主,水源充足,境內欽江、大風江、茅嶺江等十多條大小河流,海岸線長520.8公里,0~20米等深線灘涂面積286萬畝,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有68萬畝,海域遼闊,海洋生物豐富,水質優良,污染小,漁業發展潛力巨大,其中盛產名貴的經濟魚類600多種、貝類500多種、甲殼類30多種、藻類10多種,常年可捕獲和養殖的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品有魚、蝦、蟹、貝等10多種。青蟹、對蝦、大蠔、石斑魚等欽州灣四大名產就產于欽南區,享譽國內外。

  建區以來,欽南區立足山海特色,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已形成對蝦、大蠔、速生桉、甘蔗、辣椒、黃瓜、木薯、海鴨蛋八大生產基地。近年來,欽南區政府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把扶持發展對蝦、大蠔養殖及其加工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速發展海水養殖業的一項重要戰略來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發展和推廣標準化、無公害養殖,大力扶持大蠔龍頭加工企業,把大蠔養殖及其產品的加工作為縣域經濟加速發展。2002年被授予“中國大蠔之鄉”稱號,2004年我區對蝦養殖被列為優勢農產品養殖區。2008年全區對蝦養殖7.2萬畝,大蠔養殖14.6萬畝,魚類、貝類養殖5萬畝,海蛋鴨養殖63萬羽,年出家禽欄966.6萬羽、生豬22.8萬頭。其中,對蝦、大蠔、海鴨蛋成為欽南沿海經濟區唱經濟大戲的“三顆明星”。

  3、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基本情況

  1996年,欽南區水產局下設1個區級水產技術推廣站、10個鄉鎮水產技術推廣站和1個區畜牧獸醫站、12個鎮畜牧獸醫站。區、鎮站所有人員屬財政事業編制,全部水產技術推廣工作人員和一部分畜牧獸醫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經費列入欽南區財政預算,其余為自籌經費。

  從2006年起,欽南區開始實施基層水產畜牧獸醫體制機構改革,2007年成立欽南區水產畜牧獸醫局,2009年把區畜牧獸醫站一分為三,成立欽南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區動物疾病控制中心、區畜牧站,同時將鎮級和城區水產、畜牧獸醫站合并成立12個水產畜牧獸醫站、1個城區水產畜牧獸醫站。改革后,我區基層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共有17個單位,屬全額財政預算單位。目前全系統共有人員162人。其中,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7人,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33人、初級職稱42人。

  4、技術推廣取得的成績

  欽南區、鎮水產技術推廣站成立于1996年,每個鄉鎮站有2~3個技術人員。鄉鎮水產技術人員主要是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水產養殖技術指導,促進我區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

  目前,我區水產養殖面積25萬畝,其中,對蝦養殖面積7.2萬畝,大蠔養殖面積14.6萬畝,文蛤養殖面積2萬畝,網箱海水魚養殖5000箱,羅非魚養殖面積0.8萬畝。1999年,欽南區政府提出了開發咸酸田發展對蝦養殖業的決策。區、鎮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擔起對蝦養殖技術指導,技術人員深入村屯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并手把手指導農民挖塘、養殖,使我區對蝦養殖面積由1999年的1.2萬畝迅速擴大2004年的7.3萬畝,養殖畝產從100公斤迅速提高到550公斤。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全面推廣應用,目前,我區通過無公害對蝦養殖基地面積達到30950畝。預計今年底達到6萬畝。

  我區茅尾海近江牡蠣采苗基地和養殖基地是全國最大近江牡蠣采苗和養殖基地。但因近年基地水質逐步受到污染和種質退化影響,采苗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區技術推廣人員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推廣球式片狀串吊采苗和沉樁串吊養殖新技術及無公害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采苗、養殖新技術,確保近江牡蠣養殖畝產和效益不斷提高,養殖面積續年提高。

  近年來,欽南區各級水產推廣技術人員還積極推廣羅非魚無公害養殖技術、彈涂魚養殖技術和金鯧魚養殖技術等,并多次承擔了上級下達的科技項目。2002年與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共同承擔了農業部下達的《對蝦健康養殖示范》項目,獲得了農業部、自治區三等到獎,2003年承擔了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下達的《巴西鯛人工養殖》項目,獲得自治區科技廳三等到獎。2006年又承擔了農業部下達的《漁業科技入戶示范》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得到了農業部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二、我區基層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我區以全區17個區、鎮級水產畜牧獸醫站為試點單位,通過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內部管理、量化推廣任務、健全激勵機制、創新推廣方式等多種方法,逐步形成規范有序的管理體系、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暢通、高效的推廣方式,建立全程監控、遠程檢測機制,滿足無公害養殖需求相適應的推廣新機制。探索水產技術與畜牧防疫相結合的水產畜牧獸醫推廣新體系。

  (一)建立基層水產技術推廣崗位責任制度

  1、精簡機構,提高效能

  欽南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下屬原有一個區級水產技術推廣站和一個區級畜牧獸醫站,下轄9個鎮水產技術推廣站和13個畜牧獸醫站。為了提高機制運行效能、精簡工作機構,2009年初,我局決定對區級和鎮級水產技術推廣站、鎮級畜牧獸醫站進行機構改革,保留原區級水產技術推廣站人員、職能、編制不變,把區級畜牧獸醫站一分為三,成立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區動物疾病控制中心、區畜牧站。鎮兩站統一合并為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在原有兩站工作人員中,通過文化考試和組織考核方式擇優錄取的辦法進入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富余人員下崗行業或可停薪留職,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負責繳納其本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后全區共設區、鎮級單位17個。

  通過精簡機構后,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水產技術人員除協助本鎮制訂水產業發展規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外,還積極配合畜牧獸醫人員進行動物防疫、疫情監測等工作,真正成為了技術推廣多面手。

  2、建章立制,量化任務

  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創新,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上面推下面跟著轉,沒有發揮基層站的主動性、能動性的工作方式。我們根據機構改革水產畜牧獸醫內部組織機構和崗位職責設置,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欽南區基層水產畜牧技術推廣運行機制創新試點項目各項制度》、《欽南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下屬各二層機構站、所及鎮水產畜牧獸醫站管理暫行辦法》、《財務管理制度》、《聯席會議》、《欽南區水產畜牧系統工作人員年度績效考評暫行辦法》、《專業技術知識更新制度》等等,從制度上明確了機構職能,明確崗位職責,明確目標任務。量化分解承擔推廣與防疫職能,核定水產、畜牧業技術人員所承擔的技術示范與推廣任務,建立和完善水產畜牧獸醫目標管理機制,并結合本地實際,有所側重地兼顧畜牧防疫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確定在崗科技人員應承擔的最基本的職責和工作量。

  3、明確鎮水產畜牧人員職責

  通過體系創新,我們采用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方式,年度考核不及格的下崗,由待崗人員通過考試和考核后上崗。鎮水產與畜牧人員合并后,明確了水產與畜牧人員的職責,做到既分工又統一的原則。制定人員崗位職責,建立在崗人員工作責任制,在本鎮劃分工作片區,量化目標,確立人員分管范圍,實行崗位目標管理。水產技術人員主要負責本鎮的水產發展規劃、良種和新技術的推廣,并結合劃分的片區做好動物防疫和病害測報工作定期通過欽南區水產網站向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反饋信息,定期參加欽南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動物衛生監督所舉辦的水產畜牧培訓。負責本轄區的病害監測點的采樣和組織新型農民培訓工作。

  4、為搞好我區基層水產畜牧體系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我局成立機構創新辦公室,由陳慶永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羅允杰站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并抽調了3名工作人員,購置辦公設備一批,定制了牌匾,制度上墻,開展機制創新的協調和指導工作。

  2009年,欽南區機制創新辦公室為各基層配備電腦、打印機、桌椅等一大批辦公設備,指導各單位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完善各基層單位辦公設施,搞好硬件建設,提高各鎮站現代化辦公的水平。

  (二)建立暢通高效的需求獲取機制

  1、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和農民需求,我區創新并采取了多種水產畜牧技術的推廣方式方法。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示范,采取由水產畜牧技術推廣人員包村聯戶、農民田間學校、現代信息載體等多種手段,把我區的水產畜牧技術服務工作做實做到位,把優良養殖品種和先進技術逐步推廣到千家萬戶。

  2、創新服務形式,開展“三電合一”快易通服務

  (1)我區為基層水產畜牧技術服務站配備了電視、電話、電腦、打印機等技術服務設備,通過電視教育培訓、電話咨詢、電腦網上查詢資料等方式,為養殖戶提供快捷、簡易、暢通的水產畜牧技術服務,為生產者及時了解和解決存在的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2)建立了欽南區水產網站,網址為www.qzqnsc.cn,開通欽南區水產咨詢熱線電話,把新技術和試驗示范養殖經驗發布上網和介紹出去,及時采集、分析漁農民需求信息,熱忱為廣大養殖戶服務。建立養殖示范點數字庫,鄉鎮站通過網絡反饋養殖示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病害信息及養殖戶有關建議、意見等。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組成技術專家組,平時由每個技術員負責2~3個沿海鎮的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并建立技術員養殖示范點。

  (3)開通手機水產信息網服務。組建水產畜牧系統本地網,網內用戶互相交流完全免費,使養殖戶能在信息網平臺與專業技術人員、其他養殖戶相互交流。通過這個信息網把新的養殖技術信息發至養殖戶,使養殖戶足不出門就可以到最新的養殖信息和動態。

  3、水產技術人員聯基地聯大戶制度。我區研究制定了專業技術人員聯系示范基地、水產養殖大戶、水產品加工企業制度。重點聯系區級示范基地。建立聯系工作“登記”制度。

  4、印制和發放“為民服務卡”。我區印發“為民服務卡”2000多張,“為民服務卡”上詳細標明發卡單位名稱、聯系人姓名、辦公電話、手機號碼,以方便養殖戶和群眾遇到養殖上或養殖政策上的難題時,可以及時聯系鎮級水產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三)建立基層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制度

  我區水產畜牧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基層技術人員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此,我區建立技術人員培訓記錄制度,要求基層技術人員每年參加培訓班或講座不少4次,年參加培訓時間不少于12天。同時,每年要面向養殖戶大力開展科技推廣培訓不少于2次,推廣1項以上先進實用技術。

  1、堅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著力提高水產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的科技水平和專業素質,不斷加快我區水產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的步伐。

  2、緊密結合我區水產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實際需要,緊跟現代水產畜牧獸醫發展步伐,統籌規劃,分類實施,增強水產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優先培訓急需緊缺專業的技術業務骨干,帶動整個水產畜牧獸醫技術領域知識更新培訓工作的開展。

  (四)創新農技術推廣方式方法

  1、建立和完善推廣新模式。我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示范場+示范戶+農戶+技物結合”為主,并以專業協會(企業、飼料藥物店)+農戶為輔的技術推廣模式,拉近了政府與農戶的關系,使國家對“三農”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如犀牛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牽頭組建了欽南區犀牛腳鎮船廠村跳魚養殖協會,此外,欽州市沿海彈涂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也設立在這里。協會把彈涂魚養殖技術無償提供廣大養殖戶,并幫助解決苗種、產品銷售等問題,提供技術指導和日常檢測服務,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益和農民開展養殖彈涂魚的熱情。尖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也開展了“示范場+示范戶+農戶+技物結合”的創新推廣模式,該站以欽江蝦場為示范場,在示范場中選取15戶示范戶進行全程監控管理,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開展對蝦無公害養殖,并通過提供技術和有償的藥物、飼料供應,使廣大的養殖戶了實惠。

  2、建立技物相結合的聯結機制從2007年起,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就開展了技物相結合的聯結機制,鄉鎮水產畜牧獸醫站都與轄區內有信譽的漁藥和獸藥經營店簽訂質量安全協議,開展無償技術服務與提供質量保證的漁獸藥相結合。一是保證規范用藥,從養殖的源頭抓起,全程進行質量監控。,二是更好地為當地養殖戶服務。通過建立技物相結合的聯結機制,為養殖戶提供了技術、藥物、飼料質量保證,拉近了與養殖戶的關系,為建立無公害養殖基地奠定了充實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全區7.2萬畝對蝦養殖基地和1.8萬畝青蟹養殖基地分別進行了無公害養殖基地認證6.5萬畝和1.3萬畝,對蝦出口基地備案3.3萬畝。

  3、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入戶工作。2008年通過基層水產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后,我局承擔的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項目上了一個新臺階。2009年我局繼續推進科技入戶工作,制訂了《廣西欽州市欽南區2009年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項目實施方案》,于3月18日在泉城大酒店召開了《2009年欽南區漁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大會》。2009年我區科技入戶建設示范鎮達到8個、示范村70個、示范戶500戶、示范面積超過1萬畝,輻射帶動農戶2400戶,輻射面積4.077萬畝。2009年的工作目標是示范區內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100%,產品產量比科技入戶前平均產量提高10%。

  我們主要是通過組織水產技術推廣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推廣對蝦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對農民進行漁業科技培訓,實現科技培訓直接到村、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塘頭、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因此,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勤學技術、善用技術、懂經營、善管理、輻射能力強的漁業科技示范戶,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作用。

  我區漁業科技入戶圍繞以對蝦為主導品種及主推技術,統一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現場技術指導,特別是利用網絡養殖流程,如清塘消毒、肥塘、苗種放養、養殖期間管理及病害多發季節等科技信息,以便及時幫助解決生產實際難題。其次改變過去調水“一看顏色、二聞氣味、三問鄰居、四靠手試”的經驗式傳統做法,實現從“望聞問切”向數字化管理跨越,建立了高標準化的病害實驗室,提高養殖的科技含量。

  (五)健全考評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1、建立嚴格、操作性靈活的考評辦法。為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我區印發了《欽州市欽南區水產畜牧獸醫系統效能考評手冊》,以工作日記的形式,要求工作人員每天或次日記錄好當天的主要工作情況,通過對工作人員推廣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跟蹤,同獎罰機制掛鉤。

  2、考評原則

  (1)客觀公正原則;

  (2)民主公開原則;

  (3)注重實績原則。

  3、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充分利用考評結果的獎勵作用

  (1)年度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并與獎勵掛勾,獎勤罰懶,鼓勵上進;

  (2)與崗位動態管理掛勾,作為晉升、續聘、待崗、解聘、輪崗等的主要依據;

  (3)與創先評優掛勾,凡當年考核不職稱的,取消參加評優資格;

  (4)與工資晉升掛勾,凡當年考核不職稱的,予以警告,不能正常晉升工資,連續兩年考評不稱職的,作解聘處理;

  (5)與職務技術資格評審掛勾,凡當年考核不職稱的,兩年內不得晉級到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

  (六)構建縣域統籌協調推廣工作制度

  我區積極探索縣域技術推廣機構協同開展為民服務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了欽南區水產畜牧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主管領導、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和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任召集人,由相關部門的分管領導為組成人員,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主管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聯席會議的辦公室會議每季度召開1次,每半年、年終召開一次總結大會。聯席會議在區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會上由各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提出意見和建議。對相關部門提出的重大項目的建議或可行性報告進行討論,對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進行研討。

  (七)建立多元化合作推廣機制

  我區加強與欽州市龜鱉養殖協會、欽州市蝦業協會、欽南區養豬協會、那彭鎮養雞協會等群眾性專業技術合作組織的協作,加強技術交流,積極聯手開展技術培訓,大力提高全區養殖戶技術水平。

  2009年1月初,我區到那彭鎮大力開展小水窩流水養魚培訓班,培訓養殖戶約100名;2009年2月我區舉辦水生動物病害防控應急培訓班,邀請了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南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前來講課,培訓了專業技術人員和養殖戶代表160多人;2009年3月我區與青島大豐源海洋水產科技公司聯手,推廣紅海蜇養殖技術,先后在大番坡、犀牛腳、龍門港鎮等地舉辦了6期培訓班,介紹推廣紅海蜇養殖的技術方法,培訓人數達300多人次,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三、主要經驗和做法

  1、領導重視,共同研究

  我區重視基層技術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工作,區政府和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分別成立了機制創新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部門、人員的組成和分工,同時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基層技術體系運行機制創新工作,布置工作任務。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不定期地召集各鎮水產畜牧獸醫站領導開碰頭會,掌握機制創新工作的進度和情況,共同研究解決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隊伍總體素質良好,群眾基礎良好

  我區水產畜牧獸醫技術體隊伍系自成立以來便在基層走村串戶開展工作。多年來,他們推廣養殖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開展家畜家禽防疫免疫,熟悉當地情況,群眾基礎良好;此外,區水產畜牧獸醫局認真抓好隊伍的學習培訓工作,每年均至少對人員開展2次以上培訓,隊伍總體素質較好,水平得到不斷的升高。

  3、精簡機制,提高效能

  經過基層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后,我區建章立制,量化任務,明確鎮級水產畜牧人員分工職責,基層技術人員隊伍變得更加穩定,人員情緒平穩,工作積極性大大增強,工作效率提高,在此基礎上開展機制創新工作,技術人員情緒容易接受,工作容易上手,工作主動性得到發揮,真正成為了業務工作的多面手。

  4、結合各項工作,共同推進

  欽南區是欽州市的養殖業重點地區,多年來,欽南區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工作,先后承擔了農業部、自治區和市級的多個項目,技術力量雄厚,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訂符合我區實際的機制創新工作方案,并結合漁業科技入戶、發展庭院養殖、培養新型農民、農村黨員培訓等重要工作,有條不紊、有效地推進機制創新工作,各項工作互相協作、互相推進。

  四、下一步工作

  1、切實增強意識,堅定開展運行機制創新工作的信心

  做好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意義重大。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是增強農技體系生命力,加強人員管理監督,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工作能力和競爭力,充分調動農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機構運行效率,緊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職責,構建和諧社會的載體。

  2、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繼續深入開展運行機制創新

  我區基層水產畜牧獸醫體系機構改革從2006開始著手開展,改革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但我區積極與區政府、區人事局、區編制辦、區財政局溝通、協調聯系,克服重重困難,終于于2009年完成機構改革工作。今后我區將管理好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鞏固和發揮機構改革的成果,認真履行職責,發揮職能,繼續深入開展機制創新工作,促進養殖戶增產增收。

  3、加強督促指導

  我區是全國第四批試點,運行機制創新工作在我區也是初次嘗試。今后我區將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建設思路,謙虛向其他試點市、縣學習,汲取寶貴經驗,促進我區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深入開展。
編輯:吳佩佩 訪問人次:2734 關鍵字:欽州市,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用戶昵稱:

評論內容:
滑動完成驗證:
 

品牌推廣

咨詢:0779-2029779

第十七屆農聘中國水產人才網絡招聘會

農聘-水產人才網

獵弧英雄

蝦青素

強肝

手機版水產門戶網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水產前沿廣告

海洋與漁業

圖文推薦

更多

最新綜合新聞

更多

紅法活體蝦青素

今日要聞

更多

熱點推薦

更多

關于我們 | 企業推廣

會員服務 | 網站動態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付款方式 | 網站地圖

服務專線:0779-2029779

傳  真:0779-2030003

郵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響力的水產網站--水產門戶網

廣西南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桂ICP備110017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桂B2-20050073

X

中國水產門戶網微信平臺

返回頂部